第71部分(第3/4 頁)
徵。公孫述選出精兵千餘人,北上討伐宗成、王岑。訊息傳開,一路不斷有人前來投軍,到達成都之時,部隊已經眾達數千人。宗成、王岑出城迎戰,大敗,宗成副將垣副殺宗成、王岑,率眾而降。
公孫述滅掉宗成、王岑,可謂是為民除害,救百姓於水火。公孫述擔任蜀郡太守多年,本就德高望重,經此一役之後,越發得到百姓擁戴,郡縣也都覺得只有跟著公孫述才有安全感,於是紛紛歸附。
更始二年秋,劉玄遣柱功侯李寶、益州刺史張忠,領兵萬餘人前來接管蜀地。
蜀地百姓傷疤剛好,還沒來得及忘了痛,聞訊大感恐慌。劉玄的部下,口碑向來不佳,李寶、張忠二人,弄不好就是下一個宗成、王岑,又要來燒殺擄掠,禍害匪淺。百姓求告郡縣官長,郡縣官長求告公孫述,央請公孫述務必出手,趕走李寶、張忠二人,保境安民,庇佑益州。
公孫述此時漸有割據野心,郡縣都來求他趕走李寶、張忠二人,可謂正中下懷,於是遣其弟公孫恢為將,阻擊李寶、張忠於綿竹。李寶、張忠大敗,狼狽逃離蜀地,公孫述從此威震益州,更加得到郡縣百姓之擁護。
【No。2 白帝】
號為天府之國的巴蜀盆地,借用劍橋中國史》中的一句描述,是一個在“歷史上一直以其分裂主義情緒而聞名於世”的地方。
從地勢上看,巴蜀盆地西方背靠青藏高原,北方為秦嶺山脈,東方為長江天險,南方為雲貴高原,在冷兵器時代,如此險峻的地形,幾乎是不可能被攻陷。可想而知,一旦某位強大的軍閥控制了巴蜀盆地,很難不產生非分之想,天生這麼一塊好地方,既富饒又險要,倘若不割據一下,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北宋仁宗朝,蜀中一舉子獻詩給成都知府,詩云:“把斷劍門燒棧閣,成都別是一乾坤。”知府大驚,這不是勸我割據嗎?趕緊將舉子關進牢裡,並向朝廷上奏此事。宋仁宗得知之後,笑道:“這老秀才,不過是想當官想瘋了,沒必要難為他,就給他個司戶參軍的閒職,外放到偏僻之地。”舉子赴任,不到一年,慚恧而死。
太平盛世,尚且有人意淫割據之夢,到了亂世,那還不得真練!縱觀歷史,每逢亂世,巴蜀之地幾乎都會湧現出或大或小、或長壽或短命的割據政權,而開其先河者,便是公孫述了。
公孫述趕走李寶、張忠二人後,功曹李熊趁機進言,慫恿道:“當年商湯、周武,不過百里之地。將軍割據千里,地盤是二人的十倍。如今四海動盪,可謂天賜良機,足成霸王之業。宜改名號,以鎮百姓。”
公孫述大喜道:“我也正有此意。”於是自立為蜀王,建都於成都。
隨著中原局勢的越發混亂,戰火的進一步蔓延,無數難民開始逃來巴蜀避難。而巴蜀在公孫述的經營之下,越發豐饒富庶,兵力精強。西南少數民族的君長,也都慕名遣使,向公孫述上貢稱臣。
放眼神州上下,到處都是一團糟,風景這邊獨好,李熊於是又勸公孫述,要不咱稱帝吧。
公孫述聞言,嚇一大跳。稱王的膽子他有,然而稱帝?要知道,自從公元前三一六年秦惠王滅掉古蜀國之後,巴蜀便臣屬於中原,再也沒有獨立過。公孫述如果稱帝的話,那將是巴蜀歷史上第一位皇帝,而要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心裡難免有點怕怕。
李熊見公孫述心中發虛,再勸道:“蜀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果實所生,無谷而飽。女工之業,覆衣天下。名材竹幹,器構之饒,不可勝用,又有魚、鹽、銅、銀之利,浮水轉漕之便。北據漢中,杜褒、斜之險;東守巴郡,拒江關之口;地方數千裡,戰士不下百萬。見利則出兵而略地,無利則堅守而力農。東下漢水以窺秦地,南順江流以震荊、楊。所謂用天因地,成功之資。今君王之聲,聞於天下,而名號未定,志士狐疑,宜即大位,使遠人有所依歸。”
柳永只用了“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八個字,便已撩起金主完顏亮併吞江南之意。李熊一段長篇大論,同樣勾起公孫述登基稱帝之心,然而他還想再謙虛一下,嘆道:“帝王皆有天命,我何德何能,也敢稱帝?”
李熊答道:“天命無常,百姓與能。能者當之,王何疑焉!”
整個白天,公孫述滿腦子想的都是稱帝的事,到了晚上,公孫述便做了一個怪夢,夢中有人告訴他一句沒頭沒腦的話:“八厶子系,十二為期。”
公孫述夢中驚醒,踹醒妻子,以夢告之,問:“此夢何解?”
妻子衣衫不整地爬起,向公孫述納頭便拜,口中大叫:“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