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2/4 頁)
暗結,十月分娩,誕下一男嬰,太子無奈向先帝請封,得正七品昭訓封號,聖上登基後,改封正五品才人。
陸揚母子自知後臺不硬,無力與其他皇子競爭,所以,一向甘居末位,與世無爭。太平二年,年僅15歲,尚不到服兵役年齡的陸揚就走上戰場,從小兵做起,雖有軍官照拂,但他與士卒同吃同住,一起摸爬滾打,一起挨軍棍,受處分,並肩作戰,榮辱與共,幾年下來靠著自己的拼搏再加上暗中還有個皇子身份撐腰,竟然做到了正三品的參將,數月前與趙國大戰一場,活捉敵軍大將淳于翼,累功至正二品龍虎將軍。可是,皇上也不知出於什麼考慮,卻在此時召他回京。
驪歌此時坐在馬上,腦子裡卻在回憶著資料上的話,暗自揣摩皇上的用意,可是無論如何也不得要領。不得要領的原因是,無論從哪方面考慮都是合理的但同樣也是不合理的。比如說皇上可能是怕他功高蓋主,一代霸主有此慮不稀奇,可是偏偏陸揚的功勞根本沒法跟那些真正的沙場宿將相比;比如說皇上可能怕他軍權太大威脅太子,太子柔弱,確有道理,可是陸揚偏偏是最挺太子,最沒野心的皇子。
驪歌思考了會,搖搖頭,算了,這些還是以後再思索吧,現在要應付的是迎接陸揚進城的問題——希望他不要見面就打。
這時斥候來報,大皇子的軍隊前鋒離城只有十里。驪歌端坐馬上,肅然道:“傳皇上口諭,允大皇子帶親兵二百人進城,其餘人等在城外五里處紮營。”
斥候唱諾後飛馬趕向陸揚前鋒,驪歌則吩咐手下人行動起來,再次檢查有無紕漏,派出禮部兩名官員出迎。驪歌看看周圍,禮部和兵部都派了人,又不是大勝回朝,能得兩部出迎,這規格也不低了。想著,驪歌嘴角一偏,又露出那個詭異的單酒窩,大皇子,這出迎的場面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看在有心人眼裡會有何反應呢?您有麻煩嘍。
待眾人在馬上挺得腰都酸了時,終於,遠處煙塵滾滾,蹄聲殷殷,由遠而近,向城門駛來。驪歌已遠遠看到,當先一人一騎,棗紅馬,紅披風,黃金鎖子甲,腰間寒刀未出鞘,卻隱隱帶著殺氣。快到城門時,馬上騎士衝後面打了個手勢,勒馬徐行,二百人的隊伍在接到命令後竟立刻從疾馳狀態改為徐行狀態,整齊劃一,令行禁止。看得禮部官員悚然動容,兵部官員也微微點頭,驪歌卻微微一笑,這個大皇子啊,嗜武成狂,愛顯擺的毛病怎麼還是沒變呢?
驪歌策馬徐行幾步,明知是他,還要喊上一嗓子:“前方可是我大姜大皇子,龍虎將軍?卑職驪歌,奉皇命前來迎接。”大皇子自是不屑回答的,自有小校代他回話。驪歌微微一笑,翻身下馬,迎著陸揚來的方向徐行,到得近前,因不是什麼正規的迎接大典,也沒那麼多規矩,就算有,馬上的這位也未必吃那套,因而驪歌只向他作揖,笑吟吟地道:“卑職見過大殿下。大殿下,陛下在宮中已備下家宴,還請大殿下安頓了親兵隨卑職移步,不要讓陛下久等。”陸揚用鞭子頂起頭盔,玩味地上下打量驪歌一番,咧嘴笑道:“原來是你啊,孤還在猜測父皇會派誰來迎孤呢!嗯,不錯,長高了,就是還跟小時候一樣,瘦吧啦唧的。但願你武功沒撂下,孤,技癢了。”說到最後,很開心,不懷好意的開心。驪歌苦笑:“殿下,您不會想在這兒動手吧?要切磋以後有的是時間,那麼多大臣都等著呢。再說您是沙場上磨出來的功夫,卑職哪能跟你比?”陸揚大笑道:“你小子也別謙虛,淨出陰招,你那功夫也不是什麼花拳繡腿!”
驪歌心下嘆息,這大皇子啊,脾氣真是一點沒變,除了更豪爽,並且學會了忍,脾氣稍稍收斂外,還是跟小時候一樣啊。細細打量,長高了,比自己還高半個頭,也壯了,估計一隻手就能把自己丟出去,黑了,原本青澀的面容被古銅色的粗糲面板代替,依然還是那樣俊朗,渾身散發著屬於成熟男人的魅力。嗯,還不錯,至少不會讓某些待字閨中的少女傷碎一地心肝兒。
“嘿,小子,看夠了嗎?”陸揚一隻大手按在驪歌頭上,爽朗地笑道。驪歌拿開他的魔掌,無奈地整了整自己那可憐的髮型,點點頭:“看夠了。”陸揚笑嘻嘻地道:“那咱們走吧,孤都餓了!”驪歌白了他一眼,比一點也不大氣的太子在自己面前更不著調的來了。
驪歌幫陸揚安排好親兵後,就陪他去了皇宮,而後……而後?而後人家家人團圓,就沒自己什麼事了。出了皇宮,驪歌仰首向天,想起陸揚離著養元宮還有七步遠時,就大喊了一聲“父皇”,就有淚流滿面的衝動。天啊,您是看我最近和丫頭好了,見不得我過得太好,存心折騰我嗎?為什麼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