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1/4 頁)
當然要是霍景之的身家要不是這麼好,這事也很好辦,多的是落魄世家賣女兒的。許給商戶之子,雙方私下早有協議,連女方這邊嫁妝都是男方私下裡給的,就為了一個體面。現在嫁的是霍家,大太太就是再摳門再想省錢,也不能給霍家人說,我家不想賠嫁,你們少下點聘禮,再不然你們出錢給思宸陪嫁。
這都不是丟面子的事,這是在向全京城的人說,韓家己經徹底完了,霍家直接退親都是有可能的,都到賣女兒的地步了,還沒嫁過來的時候都敢問婆家要嫁妝,那真結了這門窮親戚,以後豈不是常來打秋風。大太太再怎麼愛錢,她也不能如此的不要臉。
國公府女兒出嫁,按理說該是公中出錢,但公中的錢就是大太太自己的錢,想想就覺得肉疼。這國公府裡誰還有錢,自然是陳太君有錢。陳太君進門這麼好幾十年,而且那時候的韓家還不是現在的韓家,要說沒點私房給誰說誰都不信。
不過錢財嘛,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陳太君百年之後這些私房還要留給兒孫們,陳太君三個親生兒子,肯定沒三房的事。但大太太估摸著陳太君會把錢給二房,二老爺仕途一般,二太太又那麼不著調,陳太君不可能不心疼兒孫以後生活。
至於大房和四房,大房有爵位,分家的時候會得到大部分財產,生計方面是沒啥問題的,四老爺官運好,錢財不缺,要是缺了,陳太君也會貼被他。反正不管怎麼說,大房的生計肯定沒問題,陳太君也就不會把私房給大房。既然不會給大房,這時候公中的錢讓陳太君出,對大房絕對有利。
陳太君看大太太還沒走,心知她想的是什麼,便直接道:“霍家也是續絃,我估摸著下聘最多也就一萬銀子,三太太那裡應該還有兩千兩,公中也出兩千兩,其他的都算我的。”
兩千銀子對於大太太雖然是九牛一毛,但還是有點點心疼,不過陳太君己經包下了大部分,公中一點錢不出也不好。再者這門親事,對國公府確實是有好處。便笑著道:“聽老太太的。”
陳太君想想嘆息道:“別讓你二嬸嬸……算了,她想鬧就鬧吧,又能鬧幾天。”
這個家早晚是要分的,就是不分,自己又能活幾天,想想自己在韓家這一輩子,年輕的時候侍侯公婆,應酬妯娌,不敢有一絲怠慢。好不容易熬到自己當了家,家中大小事務交給大太太料理,看著好像老封君一樣,只是哪能事事隨心。有時候想想霍老太太,陳太君還真想像她學學,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何必思慮這些,好歹任由他們去,自己閉了眼也就什麼都不知道了。
大太太也聽出陳太君話裡的不悅,反正目的也達到了,不敢多說,藉故趕緊走了。陳太君卻是長長嘆了口氣,分家吧,早點分家也好,自己活著的時候分家大太太還歹還有點懼怕,等自己閉了眼,再分家產的時候,還不知道會鬧成什麼樣。
“老太太再歇會吧。”玉蝶輕聲勸著。
陳太君搖搖頭,道:“扶我起來,把箱子開啟,我也看看自己到底存了多少私房。”
………………………………………
許賀武是臨近過年的時候才回家的,從青陽辦了貨物回來,許賀武並沒在京城多呆。襯著還有時間,許賀武又出了一趟遠門,幾大車的貨物搬回家,一大筆錢財眼看著又要賺到了。許二老爺看兒子如此爭氣,心裡越發的高興,看來不用多久,自己也就能退休享福了。
許二太太拉著兒子問長問短,心裡卻是一直髮愁許賀武的婚事,許家商戶之家,家裡銀錢也是有的了。商人有了錢,就想提高點社會地位,幸好許大老爺是翰林出身,至少有門不錯的親戚。
只是許二太太想給許賀武尋門滿意的親事也不容易,高門大戶人家的女兒也不是娶不到,只是許賀武不太願意,總覺得那些高門大戶的小姐們要麼太端莊,要麼就是庶女出身顯得太弱氣了些。
許二太太聽得直嘆氣,雖然是兒女婚事是父母之命,但許二太太還是想著能挑個許賀武滿意的兒媳婦,他們小夫妻過的好了,這才是真好,結果拖來拖去就到了現在。
“我看中了錢家的大女兒,你也見過的,也找人問過話了,錢家也願意,我想先把開了年就把親事訂下來,年底就成親。”許二太太直接說著。
許賀武剛要開口,許二太太截口道:“你都這個年齡了,還不好好娶房媳婦,我看錢家大姑娘就挺好,雖然窮了些,但卻是書香門第,父親還是個秀才,自小母親去的早,全憑她一個打理,能當家能當事,還唸了兩年書,知書達禮,哪裡配你不上了。”
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