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1/4 頁)
黃子澄沉吟了一下,說道:“太孫可知道胡惟庸為什麼會死?”
朱允炆笑道:“他圖謀造反,罪有應得,皇爺爺不是已經發了文書通告天下嗎?”
齊泰和說道:“太孫聰明之極,何必繞著圈子說話呢?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胡惟庸謀反一事,本就諸多疑點,只是我們做臣子的,不敢妄加評論罷了。”
朱允炆打了個哈哈,說道:“反正我大哥陳凝之發現了他謀反的罪證,此事已經蓋棺定論,無需再提。至於為什麼胡惟庸會死,我想是因為皇爺爺想牢牢抓住大權吧?”
方孝孺撫掌曰:“然也!皇帝如果不能大權獨攬,早晚會出現唐朝時候的天下大亂,軍閥割據混戰,民不聊生!太孫不可不鑑啊!”
黃子澄點頭道:“方先生所說正是吾意,我認為,有朝一日太孫即位,首要之事就是削藩!”
“削藩?”朱允炆眼中閃現一種特別的光芒,若有所思。
黃子澄聲音凝重,擲地有聲:“對,就是削藩!聖上方得天下,考慮安定的因素,因此分封了很多藩王。親王有燕王朱棣等,外姓王如順王陳友諒,皆有自己的領地和治軍權。皇上是出於穩定考慮,可是太孫將來即位,情形又不一樣,當是以革陳推新,開創盛世之基業為要務。到了那個時候,這藩王就一定得削!”
朱允炆眼神迷離,有了些許嚮往:“開盛世之基業?……”
方孝孺道:“黃大人所說,某並不認同!想諸藩王經過這些年的苦心經營,多少都有些根深蒂固,要想一朝除去,何其難哉!比如燕王,鎮守北地燕京,手下明裡暗裡軍士不下數萬,你要一下子把他手中的東西統統拿過來,他如何會肯?順王陳友諒,本為漢王,自立為帝,手下死忠之士何止千百人?你要削他的藩,他豈肯退讓?我以為,此事不急在一時,尚需從長計議!”
齊泰和道:“這件事情我和黃大人想的一樣,當須快刀斬亂麻,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拖得越久,越難根除。”
黃子澄道:“齊大人所言甚是!太孫啊,還有一事,你的這個大哥陳凝之,你覺得此人怎樣?”
第一百四十七章 各有高參
更新時間2012…5…2 8:28:28 字數:2579
朱允炆道:“我大哥陳凝之?他很好啊。”
黃子澄不耐煩地說道:“太孫,我等都是盡心竭力前來助你,你不要老是故意裝糊塗好不好?”
朱允炆訕笑一聲,說道:“皇爺爺說,陳凝之能得劉伯溫舉薦,必是有真才實學。我這些日子跟他接觸以來,發現他確實有諸多過人之處。”
黃子澄說道:“過人之處?恐怕都是些歪本邪經吧!不過為了聲音響一點而已,他居然能夠廢掉一口大鐘,騎馬多跑兩步大家不是就都聽見了嗎?拿槍射箭的征戰自古已然,他非要整什麼火槍,砰砰砰的響聲聽著就煩,花費那麼多錢,也沒見什麼成效。他最有成效的估計就是那個什麼望遠鏡了,不過望得遠些罷了,多派幾個斥候過去不就得了,還要依賴波斯商人那種昂貴的玻璃,實在是豈有此理!”
朱允炆一時無語,心道這些都是陳凝之引以為傲的成就,在你這兒變成了一文不值的東西,他知道了還不找你拼命?還沒等他說什麼,黃子澄又開始說了:“再說了,他這兩年來,提過任何哪怕一條治國方略嗎?他能夠讓我大明國庫裡面充實哪怕一文錢嗎?他沒有,他什麼都沒有做!只不過是沉浸在那些個不中用的奇淫巧計之中,為天下讀書人所不齒!”
方孝孺道:“黃大人,我知道你對陳凝之頗有不滿,可是他也有長處的嘛,不能一竿子打死在地,他不是自創了一種書體嗎,這也是讀書人的事情呀。”
黃子澄說道:“你不說這個還倒罷了,一提起這個我就有氣!自古篆書自李斯所創以來,皆是以線條柔順光滑為要。後世李陽冰獨創玉箸篆,別名鐵線篆,也是沒有脫離常規。而陳凝之所創之小篆,轉折處如刀砌斧削,行筆不能專一,實在是難登大雅之堂!”
齊泰和說道:“那這麼說,太孫和他來往是百害而無一利了?”
黃子澄道:“也不盡然。想皇上將陳凝之安插在陳友諒身邊,未嘗不是沒有想法的。先不說陳凝之是否為陳友諒侄子,就算是,那也是個兩面派。”
齊泰和道:“陳友諒狡猾非(提供下載…87book)常,難道他就沒有覺察出來?”
黃子澄道:“想你我都能覺察出來,何況陳友諒?陳凝之是一把雙刃劍,不知道最終會刺向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