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頁)
也。”
未等孔明說話,我便應道:“軍師,我願往。”
劉備即道:“不可,靈烈先生乃吾之棟樑,不能輕動。”
孔明亦笑道:“靈烈雖去過,但此次不比往常。”
我回答:“主公、軍師,聽我一言。我曾與軍師一同到過東吳,大小人面都認得些,何況如今魯肅過世,呂蒙領軍,我與他有過命之恩,他必然不肯害我。且我略知醫理,去了也能知道國太真病假病、病情如何,此次之行只怕我最合適。”
劉備仍十分猶豫,而孔明面上則有應許之色。
趙雲見狀,出列道:“主公,我願往。”
我一愣,趙雲道:“雲曾與靈烈一同去過東吳,且靈烈畢竟是文弱之人,若是生了什麼變故恐難決斷。雲願送夫人同去,再保夫人歸來。若夫人不歸,雲甘受軍令狀。”他站在我一側,平靜說道。
我說道:“主公,此事不可。趙雲乃主公戰將,而我不過一介文人,便由我去最好。”
趙雲力諫道:“主公,靈烈不可去。”
劉備道:“眾人先退,我與軍師計較。”文武退去,劉備單對孔明道:“靈烈、子龍二人,皆我肱骨,都不可失,軍師以為應當如何?”
孔明笑道:“吾兄諸葛瑾到此,便可暫且扣下,等夫人歸來後才放回東吳。孫權與吾兄舊交,必不肯留他在此。為今之計,可使一員大將隨夫人帶良醫良藥前往東吳探病,探其虛實,只是回程必然艱難。東吳三江口與荊州夏口水程最近,到時此人必於夏口歸來,可多設船隻接應。只是派去之人必得文武兼備,遊刃有餘方可。”
劉備目視於我,嘆息數聲。
我笑笑,正要應下,只聽趙雲冷聲道:“主公,我素知主公得荊襄九郡之後,天下歸附,而靈烈之名頗盛。前者曹仁與夏侯惇在漢中設下軍馬,曹仁曾明言此來便是為了取靈烈而回,今日孫權設此兩難之題,焉知不是為他?且靈烈在主公手下不過四五年,人皆知其文可安邦定國、舉賢任能,武可破軍制勝、守城禦敵,更有火炮、攻城器之機巧,孫權耳目眾多,如何不知?若是此次送去,夫人尚在其次,孫權絕不送靈烈回來。”
劉備震驚道:“若非子龍所言,吾險些失了棟樑之才!靈烈不可去!”
我嘆聲氣,不再言語。孔明道:“不知主公看,何人可當此大任?”
趙雲道:“雲願往,願立軍令狀。”
劉備沉吟良久,道:“吾自思量。”說罷起身回內室,我向孔明一拜,便要退去;只見孔明攔住,道:“你二人隨我來。”孔明引我們出,回到軍師府,進了內堂又遣散從人,命我們坐了,微怒道:“你們今日怎麼回事?”
我與趙雲對視一眼:“我們不敢,軍師何出此言?”
孔明道:“靈烈前往,卻是最好人選。”
趙雲急道:“軍師,切切不可!舊日呂蒙常有言,求靈烈留侍孫權,靈烈未許;如今自己送去,更不肯還!失孫夫人是小,若失了靈烈,便誤大事。”
孔明笑道:“我已有計較了,子龍暫回,明日再說。”
“明日如何說得?”趙雲疑道。
孔明一笑,搖起羽扇。
我們出了軍師府,馮襲牽了馬來,道:“大人今日怎麼出來這麼遲?”
我微微笑道:“沒什麼,有事留住了而已。”我摸了摸那匹奔霄馬,它雪白的鼻子親熱地在我手邊打著噴嚏;我拍了兩下,問馮襲道:“那匹老的呢?怎麼沒牽了來?”
馮襲道:“在馬廄裡。”
我笑道:“你不是不知道,老馬識途,新馬先放在家裡吧。”
馮襲一拱手,應諾道:“是,大人。”
“靈烈,回府吧,”趙雲道。我微微點頭,翻身上馬,與趙雲來到原來的那個小宅。到了門口,秦昊接著兩匹馬,令婆子上茶,隨後盡皆退去。我慢慢地品著茶,微微笑道:“你猜猜,明日軍師會如何說?”
趙雲立即把茶一放,道:“你還想去?”
我笑笑道:“此次要保萬全,只能是我去。主公與軍師就算再捨不得,也會如此。”
趙雲斷然道:“我不會讓你去。”
我淡淡道:“你不過是我結拜兄長而已,就算是主將,也抵不過主公意旨。”
趙雲默然片刻,道:“你懷疑秦昊的事情,是我告訴主公的,可是?”
我冷冷一笑:“你敢說不是?!”
趙雲默然,半晌方道:“我不知道……你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