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頁)
她愛上了劫持者,等他獲釋後就嫁給他”
這是發生在1973年瑞典斯德哥爾摩的一個真實的故事。從那時起,心理學增添了一種新病例——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在西方人質劫持事件中是相當普遍的一種現象。
“劫持者與當局交火,而人質卻幫助他們填子彈……
“有一次,一個劫持者帶著他的女人質透過一片沼澤地逃跑,****即將趕上,劫持者嫌人質拖累,就決定放她,但這個女人卻一直跟在後面跑。當****逼近時,她還朝****擲石頭,想減慢他們的速度,掩護劫持者逃跑……
“曾發生過這樣的情況,當****進行襲擊時,人質竟自動站出來用身體為劫持者擋槍子……
“有一次,被釋放的人質偷偷越過****跑到劫持者那裡,向他們報告****所在的位置……
“被****的人質可能向警方提供不可靠的情報,甚至假情報,例如虛報劫持者的武器數量及種類。當局的援助工作可能受到阻礙。……”
西方心理學家這樣解釋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人質會對劫持者產生一種心理上的依賴感。他們的生死操在劫持者手裡,劫持者讓他們活下來,他們便不勝感激。他們與劫持者共命運,把劫持者的前途當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視為自己的安危。於是,他們採取了“我們反對他們”的態度,把當局當成了敵人。
===============================================================
其實在我看來;斯德哥爾摩還挺浪漫的;它來得快;去得也快;產生這樣的感情;不一定是為了活命;有一條看不見的線聯絡在匪徒和人質間;情感在彼此成長起來。劫持者可能也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讓人甘心沉迷。。。。。。。。。。。。。。。。。。。。。。。。。。。。。。。。。。。。。。。。。我總是很牴觸把感情和病症放在一起;人是感性的動物;兩個人在一起;靠的是情感;過多地考慮外在因素;只會使這種純潔的關係變得脆弱和絕望;計較性別的;計較年齡的;計較身份的都是把自己單方面想法強壓在別人身上;不管是有意無意;帶給別人傷害的罪行是不可逃避的。。。。。。。。。。。。。。。。。。。。祈禱上帝保佑有情的人。。。。
深深贊成這種說法!!!!!
大家新年快樂!!!!!
和爸媽看春晚去了,呵呵
————————————————————————————————————2009年1月30日初稿
必須要改的一處地方
第 17 章
作者有話要說:大家看到前面一章鎖了對吧,其實還沒寫呢,隱是留作旁白的
嘖嘖,我是想明天再寫旁白的,可看可不看的,呵呵
因為這個旁白要放在這個位子比較適合
一晃眼,明天就是除夕了 ,過得真快!!!
今天搞衛生時,把玻璃打了——嗚,歲歲平安——
最近心情走勢良好,大盤漲幅不錯哦
謝幕
看文吧~~~~
一個不留神,星遙和小傢伙就不知道去哪玩去了。我一邊抓著地上的草,一邊心裡憤憤不平:“就丟我一個人在這裡,不知道這裡是千魂山嗎?”
又等了一段時間卻一直看不到他們兩人,不禁心煩氣躁,加上夕葉草採得也差不多了,收拾好東西后,決定一個人去玩玩,我提著籃子,向溪水處走去。
此時已是夏日,儘管森林裡枝葉一層層地遮住了炎炎烈日,可由於衣服不是很透氣,總要將褲管高高捲起,坐在岩石上,用腳拍著清水才舒服。
諾大的森林裡就只有我一人,除了幾聲蟬鳴,很是安靜——感覺不是一般的好,想到原來剛來這兒時,認認真真讀了很多書,還看了琴譜什麼的,就是這種自由自在的生活,隨遇而安的生活——這樣的生活未必不適合我呢。
遠處傳來一陣笛聲,吹得是很好聽,但我聽不懂,雖然聽不懂,卻也不妨礙我聯想,又一次想到了東坡的《前赤壁賦》——“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說句實在的,無論是怎樣的曲子,只要我每次聽到笛聲簫聲的時候,總會想起這一段描述來,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倒也算是與藝術沾邊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