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4/4 頁)
正將這一條條計劃捋順的時候,虞無恕、聞人丹洛、“蓮姨”、幾名侍衛一起回來了。
進入院落的一行人看到了正坐在正廳的聞人傾,以往一見到聞人傾就鬥志昂揚的聞人丹洛在經過了今日之事,且對聞人傾還是有所懷疑的時候,眼淚立馬就下來了,害怕、委屈、氣憤。
“蓮姨”看公子如此,心中的火氣也不,“聞人姐,你實話,今日之事是不是你乾的?”
“不是”,聞人傾淡聲回答,便也再沒有其它的解釋或辯駁。
“蓮姨”欲從她的臉上看出一絲破綻,卻徒勞無功,便哄勸著眼圈腫的公子轉向了公子的那間房。
她活了大半輩子,從未像這趟南郡之行這麼無力,是不是她老了,已經不是年輕人的對手了?
中國古代的兵器中有“矛”和“盾”,這個社會也有,只是這裡將“矛”叫做“戟”。
青國這個富庶但面積不大的國家,幾百年來的對敵,採取的一直是“盾之戰略”。
這是聞人傾的法,具體講,就是從不主動侵犯鄰國,若有鄰國來犯,堅決把她們阻擋在邊疆之外。這種以防守為主的作戰思想被聞人傾簡稱為“盾之戰略”。
而她將來訓練出的五千精兵,卻是一支鋒利的“矛”,敵軍來犯,鎮西、鎮東、鎮北三路大軍會像“盾”一樣努力阻擋敵軍,而她的精兵則是要出擊的,甚至直指敵國的京師,吞下一個國家改變青國的國地位也未嘗不可。
她不會主動挑起戰爭,但若敵國侵犯在先,她的對敵思路絕對是“矛之戰略”,而非“盾之戰略”。
老王爺自然不知聞人傾腦中所想的“盾之戰略”或是“矛之戰略”,但經過幾月前與岑國的一場大戰,她對敵國的態度變得更加強硬了。
對待俘虜絕不手軟,阻止敵軍入侵的時候若有擴大疆土的機會,絕不放過,唯有青國變得強大強硬,才能對敵國產生威懾。
老王爺的想法,與聞人傾提出訓練五千精兵、出擊為主的想法不謀而合。青國需要像聞人傾這樣不嗜殺,但若受敵侵犯,絕對會狠狠回擊的大將。
現在,五千士兵已經從鎮國大軍中撥出,她期待著聞人傾的好訊息。
聞人傾也帶著虞無恕、裴正等人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