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第1/4 頁)
髯約旱納矸藎�災劣詒徽飫鐧氖爻鞘孔渥チ似鵠矗 �
左瑛聽他這麼說似乎也可以成立,他身上的泥汙和他長時間趕路的痕跡也能夠印證他這個說法。
“拓跋壽大人遭遇了什麼險境,你說來聽聽。”左瑛道。
“回大人,”那男子用略帶沙啞的嗓音回答道:“小人跟隨拓跋壽將軍保護董大人來到災縣,近日與兩位大人一起駐留在平州城中賑災。近日,從三永軍營運送到平州的軍糧在半路遭劫,解運人馬全軍覆沒。於是,拓跋將軍帶領小人等前去追溯劫案發生的地方,查明真相。平州太守史國良也撥付了幾十人馬跟我們同往。豈料,那史國良立心不良,勾結匪徒,圖謀在半路加害拓跋將軍。幸而被拓跋將軍識破,所以他們才加害不成。但是拓跋將軍知道那史國良既然起了殺心,平州城是一定不能就這麼回去了,否則就是自尋死路。所以才派小人前來求助,望宋太守能派兵相助!”
勾結匪徒,謀殺朝廷命官,而且是皇帝欽點的賑災督辦,這可是非同小可的事。眾人都聽得直皺眉頭。
“你說史太守要謀害拓跋將軍,到底有沒有真憑實據?”蘇博問道。
拓跋宣連忙點頭道:“臨行之時,拓跋將軍問史國良附近有沒有山賊強匪,史國良作為在平州任職五年的一方父母官,居然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言辭搪塞支吾,那時候拓跋將軍便開始對史國良有所懷疑。及至路上,我們也察覺到那些隨我們一起的平州士卒,神色有點怪異,於是拓跋將軍便派小人設計套取訊息。半路歇腳飲水之時,小人私下跟一個平州士卒抱怨拓跋將軍如何嚴苛刻薄,還佯稱自己有殺他之心。那人不由說漏嘴道:‘機會很快就來了’。在小人再三追問下才得知,原來這史國良已經跟附近強匪有所約定,在一處叫飲馬澗的地方埋伏下人,當拓跋將軍行經那裡時就動手謀害。那士卒說只要到時小人也拔刀斬殺拓跋將軍,那些強匪就不會傷害小人。於是拓跋將軍的猜測也就得到了證實。”
“無緣無故,史國良為什麼要謀害拓跋壽?”宋觀途依舊懷疑道。
拓跋宣艱難地嚥了口唾沫,溼潤一下乾涸的喉嚨,用憤慨的語氣回答道:“小人等將史國良的手下制服的時候,也審問過他們,據說是因為董大人和拓跋將軍坐鎮平州後,開倉賑濟災民、強硬要求富戶捐款,斷了那史國良的財路,所以他懷恨在心,要將拓跋將軍和董大人都除掉。”
宋觀途躬身在左瑛身邊道:“據微臣所知,史國良史太守在平州城擔任太守之職已經超過五年,多年來一直政通人和、治理有方,不像是此人所描述的貪財無德的陰險小人。”
拓跋宣聽見,激憤道:“大人!小人所說的句句屬實,若有半點虛假,小人願遭天打雷劈!”
“那拓跋壽現在何處?”
蘇博提的這個關鍵問題,左瑛也想到了。既然平州城不能回去了,他為什麼沒有親自來這裡求救?
拓跋宣聽見人這麼問,頓時眼眶發紅,“拓跋將軍擔心尚在平州城中的董大人遭受史國良的毒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執意回城營救。他本想孤身回去,但是小人等都願與將軍同生共死。最終決定只差一人趕往紫陽城求援,其他人跟隨拓跋將軍回平州想辦法營救太守。所以……”說道這裡,拓跋宣的聲音已經有點哽咽,“如若諸位不信小人之言,不能發兵拯救拓跋將軍和董大人,他們連同幾十名弟兄,一定凶多吉少,那小人也不願獨自苟活於這個世上了。”
*
*
第一百二十八章 生死詔書
*
拓跋宣說得言辭懇切,而且邏輯上並沒有漏洞,一點不像有假。但是即便他所說的話沒有假,仍然還是有很大一部分是急於架設的,信與不信,要採取什麼樣的行動,不是一下子就能決定的事。
左瑛發話道:“鬆開他的繩索,先帶他下去休息一下。”
“大人!大人!人命關天,請速速派兵啊……”拓跋宣被人帶走的時候仍苦苦求告著。
“各位愛卿,這件事,你們認為如何?”左瑛問道。
宋觀途躬身道:“陛下,微臣以為,此事不足採信。待明日,微臣領兵護送陛下前往平州,一切就豁然明瞭。”
“宋大人,你未免袒護太過了吧。”徐弘上前道:“陛下,此事是真是假,差人前去一看便知。若是實情,就讓派去的人奉陛下的手諭,將史國良拿下,等候陛下駕臨的時候親自將其審理正法;如若是假,就將拓跋壽拿下,待陛下親自審問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