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4/4 頁)
了楊珍寫的一些片段,摘一部分給大家看。
“康熙帝之子序齒者20人,根據他們的年齡以及在康熙朝參與政治的程度,可大體分做兩組。皇十四子允禵以上,為相對年長的一組,皇十五子允礻禺以下,是相對年幼的一組,雖然第二組中也有出色者,如“自署紫瓊道人”的皇二十一子允禧,“詩清秀,尤工畫”,在雍乾時期的宗室文中頗有名氣,但從總體看,文武兼備的佼佼者,集中在第一組,皇子中反太子派成員,同樣集中於此。這些年長皇子大都具有較風吹草動的滿漢文化素養,發展較為全面,有著很強的參政意識和辦事才幹。
一廢太子前,皇四子胤禛、皇八子允祀、皇九子允礻唐3人十分要好,無論京城府邸或京郊別墅,無不毗鄰而建。
胤禛、允祀、允礻唐3人分別完婚分府,從皇宮搬出後,其府邸都在北新年橋至柏林寺一帶。允祀府邸與允礻唐的府邸的“花牆只隔一牆”'注:《文獻叢編》第3輯,《允祀允礻唐案·秦道然口供》',“廉親王(允祀)府邸與上(雍正)藩邸相連”〔注:《永憲錄》卷3,第188頁〕。胤禛繼位後,“群臣請升潛邸為宮,廉親王府不合相併”,故令遷移“廢安親王空府”。'注:《永憲錄》卷3,第188頁'。雍正帝潛邸整修為宮過程中,將原允祀府邸併入。因此,由胤禛府邸改建而成,今曰四方遊客駐足遊覽的雍和宮,實際上也曾是皇八子允祀府邸所在地。
如果將胤禛等3人府邸相連情況,解釋為是康熙帝指賜,與其本人無關,那麼,下述情況就絕非偶然了。
發生一廢太子事件的前一年,即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正月十八曰,允祉、胤禛等7位年長皇子“奏請於暢春園附近建房”。康熙帝降旨:“(暢春園)北面新建花園以東空地,賞與爾等建房。”其後,因“若於此處建造”7位皇子的別墅,“地方略有狹小”,經諸皇子商議,“四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奏聞皇父後,已於此處建房。”胤禛所建別墅,即其後聞名於世的圓明園。允祉等3位皇子(另外兩人是誰,允祉奏摺中未言,很可能是五阿哥允祺與七阿哥允礻右,因年齡最長的大阿哥允礻是當時已先行建造別墅)則“奏請另覓地方建造。”允祉最後是在“銀池碧水東南,毗鄰明珠(第三)子揆方居所買取一處空地”,房子畫樣“經皇父閱看後動工興建。”{注:滿文硃批奏摺,胤祉奏,康熙四十六年三月二十曰}
暢春園於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二月竣工啟用,康熙帝在京時,經常駐蹕園中,處理政務。為便於接旨並承辦政務,時常隨同前往的眾皇子及大臣們,也都紛紛在其附近修建別墅居住。7位皇子修建別墅地點,分做兩組,反太子最力的允祀、允礻唐、允礻我將別墅建在一起,而基本未曾捲入儲位之爭的允祉、允祺、允礻右等人的別墅則另建於它處,與前者截然分開。兩組分別代表皇子中的反太子派與中立派,可謂涇渭分明。胤禛如果並非皇子中反太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