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海時有海盜上岸燒殺掠奪,而且中原本土連年天災不斷。再加上三百年的統治下來,統治階級早已腐朽墮落,百姓們生活苦不堪言……
關於慶朝的史料,雲若辰當年就只看過籠統的一星半點。不過在學術界中,大多數人是否認慶朝存在的,因為根本找不到這王朝前後的傳承……
現在想來,或許是因為慶朝與她原本所處的世界,根本不在一個時空吧?她所看到的,說不定是某個和她一樣誤入這時空的靈魂流浪兒記下的也說不定。
這位前輩為什麼不好事做到底,把慶朝所有的皇帝羅列個遍,好讓她多點劇透在手啊!
既然開啟了話頭,靖王平時其實也沒什麼人可說話,索性繼續說了下去。
“如今災民圍在京城外,餓殍遍地,朝廷雖然已盡力賑災,但也只能做到一天兩頓稀飯,再多也不能了。可各地的災民還在源源不斷地趕來,內閣委實犯難……”
由於老皇帝對這兩個親兒子都很冷漠,基本上可以說是無視了,所以他們並沒有入朝觀政。但他們也不可能真的對朝政不上心,每日裡朝廷發生什麼大事,還是會有人整理好送進王府的。
元啟帝為何對兒子們是這種態度,雲若辰倒是知道一些原委,這也是她看過的史料中為數不多的記載。但她的心思暫時不在這上面,只是順著父親的話說:“內閣的閣老們也犯難了?”
“是呀!”靖王又嘆氣說:“去年本來就不是好年景,京城附近的糧倉才填滿了一半呢。再多災民過來,朝廷就負擔不起了。”
聽起來是很嚴重,不過她的父王有這麼憂國憂民嗎,為了外頭餓死的災民們如此抑鬱?
她試探著問:“那其他的大臣們呢,就沒有什麼好提議啊?”
靖王遲疑了一下,才說:“顧閣老說,內閣這些天都鼓勵百官上書,看看誰能拿出更好的主意來。”
集思廣益,這思路也沒錯啦。雲若辰觀察著靖王的表情,突然問道:“只是百官嗎?勳貴們有沒有參與啊……比如,誠王叔是不是也上書了?”
“你怎麼知道?”
靖王驚訝地看著年幼的女兒。
她就知道!
能讓國務纏身的顧閣老丟下公務親自過來商議的事情,要說和兩王奪嫡無關她就不信了。
作為靖王派的中流砥柱,顧閣老肯定是希望靖王最終上位的。而能讓滿心歡喜地等待著兒子出生的靖王如此抑鬱的,除了是誠王的事還能有啥。
不用說,那位據稱有“賢王”之名卻熱愛私下玩陰招的誠王殿下,肯定提出了某些引起關注的建議,所以顧閣老才坐不住了。
“我猜的呀!”
雲若辰才不會傻傻地編造一套說辭來解釋,有句話叫“解釋就是掩飾”,說得越多越容易惹人疑心。反而像她這麼坦然直陳自己是“猜的”更容易取信於人。
“猜的?”靖王將信將疑地上下打量了女兒幾眼,就在雲若辰以為他要往下追問的時候,他卻輕輕摩挲著雲若辰的頭嘆息說:“唉,辰兒真聰明!你要是個男孩子就好了……”
“父王!您不是說,即使辰兒是女孩兒,您也會一直疼愛辰兒的嗎!”
雲若辰不滿地嘟起嘴,惹得靖王嘴角浮起了幾分真心的笑意:“是呀是呀,父王當然最疼辰兒了。”
“那誠王叔到底說了什麼建議啊?”
打著撒嬌的煙霧彈,雲若辰繼續探究她感興趣的問題。
誠王這回又出了什麼招呢?
聽到“誠王”二字,靖王的雙眼又黯淡下來。
在靖王的“你小孩子不懂這些”與雲若辰“父王說嘛說嘛”重複拉鋸數次後,雲若辰終於將誠王的建議聽了個大概。
其實誠王的建議最重要的就是一條,提前收稅!
國庫緊張,雖然現在還只是夏天,朝廷可是早把今年的秋稅都收上來了。誠王的建議是,繼續寅支卯糧,把明年的春稅先提前徵收了用來救急。
當然,誠王也不只是提了這點建議而已,他還有另外兩點補充——向大戶借糧,將北疆邊防糧倉的軍糧先調回京城賑災。
靖王自顧說著,也沒指望女兒能聽懂。雲若辰聽在耳中,卻開始分析誠王提出這三條建議的背景。
提前收稅,這點做法一點也不新鮮,但也不是人人都敢提的。因為大臣們都很看重自己的名聲,不想在百姓中留下“施行苛政”的印象,所以往往不會公開提議加稅或提前收稅。私下裡嘛……就難說了。
但誠王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