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第3/4 頁)
的評價。外柔內剛的女子他並非沒有見過,然而到雲若辰這種程度的,還真是平生僅見吶。
“書翰,好久不見了!”
一名江南口音計程車子趕在眾人之前迎上來,握著仝昊的手搖了搖,很親熱的樣子。這名叫周墨然計程車子,和仝昊的母親家裡有些親戚關係,兩人可以說是表親。今天就是他出面邀請仝昊兩人過來的。
也不止是這一位,好些人都和常、仝是熟識,都逐一過來和他們打招呼。倒是沒人去管顧澈和雲若辰,從他們倆的年紀和外表還有舉止,就能看出他們是常、仝帶來的小弟子。
寒暄一番後,他們被安排在比較靠前的席位上坐下,顧澈和雲若辰都沾光有了座位。緊接著,又來了好些考生與官員,與他們有關係的另一撥人又趕了過去……
見禮、應對、談笑,文人之間自有一套相應的規矩。在場的最起碼都是舉子,都受過非常系統的儒家教育。他們交往說笑著的時候,確實很能使人貼切地感受到彬彬有禮之類文雅的形容詞。
雲若辰靜坐在角落裡,看著這些風流士子們在場中來回穿梭,不知怎的想起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這樣的句子。
“嗯,雖然沒有名妓可看,也沒有曲兒可聽,但這種純粹文人間的聚會也是自有其趣味的呢。”
她還是首次見到這般場景,新鮮感還沒消去,方才的失望就被略略沖淡了些。
仝昊低聲給她和顧澈說明,今晚是三大學社今冬的首次集體文會,所以與會人數相當多。
“三大學社?”
雲若辰首次接觸到文壇的事,隨口追問仝昊那是什麼。
原來這些進京趕考的舉子們,不僅僅是以各自籍貫來互相結交,還又因為種種緣故分成了一個個的小團體,名為“學社”。這些學社結構都很鬆散,大多是以切磋文章為主體結社的。小的學社才幾個人,大的學社則有幾百人,這也是考生們特有的風氣。
很多學社在一屆春闈考完後就散了,不過如果其中有特別出色的人物,也有可能繼續聚會下去。
然而今年的舉子們裡,似乎出了好些個極為出眾的才子,所以早早地就整合了幾大學社。
一個是由京城國子監的考生們自發結成的“太學社”,一個是由江南士子結成的“七子社”,最後一個則是來自東南的“瓊華社”。
“七子社?瓊華社?”
雲若辰差點失笑出聲。前者聽起來有些自命清高,一聽就像是幾個很自戀的所謂才子組成的學社,後面的嘛,又俗氣得可以,就差沒寫成“榮華富貴”了。
相對來說,後者好像可愛一點哦?起碼直接嘛。
本來就是,這些讀書人辛辛苦苦寒窗十年,不都為了將來飛黃騰達嗎?
顧澈根本什麼都沒聽進去,完全像根老木頭那樣杵在座位上。好無聊好無聊,難為小郡主還這麼有興致拉著老師問這問那……到底什麼時候能回家啊?
常士揚也加入解說。“剛才我與老友們聊了聊,他們都說楚青波的文章寫得又更好了,看來他今年蟾宮折桂大有希望呢。”
“楚青波?他不錯。”仝昊點點頭,說:“瓊華社裡,也就他的文章最像樣了。能被推舉為會首,倒不全是因為他的家世啊……”
“其實說起家世,呵呵……”常士揚搖了搖頭,看沒人注意這邊,壓低了點聲音說:“近來有不少人說,楚青波的身世有些問題。”
“什麼問題?”
仝昊揚起眉毛,也被勾起了好奇心。
“這個嘛,咱們回去再說。”
常士揚很謹慎,不願在公共場所議論別人太多。
雲若辰卻被他們的半截談話給勾住了,哪有這樣說八卦的?說一半不說另一半,讓她這種好奇心特別旺盛的八卦人士怎麼辦啊!
“……楚青波,到底是誰?”
不好直接問別人隱私,先搞清楚這是誰總可以吧?
仝昊笑道:“江南一枝梅,東南楚青波。這可是兩位目前風頭最盛的風流人物呢……”
所謂江南一枝梅,指的是江南學社“七子社”會首吳祖笙,他以一首《一枝梅》詞在江南文壇迅速崛起,文章也寫得極為華麗。這次考試,他是江南解元,大家都認為他是奪魁大熱門。
“至於楚青波……”仝昊頓了頓,說:“他是東南漕運總督楚平安的獨子,今年才十八歲。”
“咦?”
雲若辰詫異地小聲說道:“官二代呀?”
聽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