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頁)
也就是蒙古人,可是金老的書中卻幾乎從未見過其他民族建立絕世武功之事,這主要還是因為自古朝代都是漢人當權,其他民族拿當時的話來講都是“外國人”。如果元朝有個漢人,他又僥倖當了太監,接著又創立了葵花寶典,憑著兩個國家人民激怨已久的仇恨,他為什麼不去刺殺皇上?而且元朝皇宮內怎麼可能容忍一個漢人高手的存在?太荒謬了。如果是個蒙古人,他當了太監,可是金老的書中從未有過其他民族創立絕世武功的先例,這又實在怪異,唯一的解釋就是此時不是元朝而是宋朝,太監幾乎都是漢人,而統治者也是漢人,這才沒有什麼衝突。
以上三點說明,葵花寶典出現的年代應該是1200年之前,至於前到什麼時候,應該還是宋朝居多,因為“太監”一詞最早出現於“遼”(907年——1125年),而方證曾說不知這位高手為什麼在皇宮中做太監?這應該是那個朝代有了太監後才如此說的,而那時也正好是宋朝。至於宋朝以前也不是沒可能,也許金老不是那麼咬文嚼字,沒有太監的時候也統稱太監,而這裡主要證明的葵花寶典不是元朝時候創立,所以是宋朝還是宋朝之前並不太重要,除非某些人認為元朝在宋朝之前,那麼請先去學歷史。
下面來說下第二點,也是《笑傲江湖》中第三十章密議,裡面方證又道:“其實匆匆之際,二人不及同時遍閱全書,當下二人分讀,一個人讀一半,後來回到華山,共同參悟研討。不料二人將書中功夫一加印證,竟然牛頭不對馬嘴,全然合不上來。二人都深信對方讀錯了書,只有自己所記得的才是對的。可是單憑自己所記得的一小半,卻又不能依之照練。”
方證搖頭道:“渡元禪師上得華山,嶽蔡二人對他好生相敬。承認私閱《葵花寶典》,一面深致歉意,一面卻以經中所載武學,向他請教。殊不知渡元禪師雖是紅葉禪師的得意弟子,寶典中的武學卻是未蒙傳授。只因紅葉禪師自己也不太明白,自不能以之傳授弟子。嶽蔡二人只道他定然精通寶典中所載的學問,哪想得到其中另有原由?當下渡元禪師並不點明,聽他們背誦經文,隨口解釋,心下卻暗自記憶。渡元禪師武功本極高明,又是絕頂機智之人,聽到一句經文,便以己意演繹幾句,居然也說來頭頭是道。”令狐沖心想:“《葵花寶典》既如此要緊,莆田少林寺自然秘不示人。華山派這兩名師兄弟能夠見到,定是偷看。方證大師說得客氣,不提這個‘偷’字而已。”
方證點了點頭,說道:“魔教十長老攻華山,便是想奪這部《葵花寶典》,其實華山派已與泰山、嵩山、恆山、衡山四派結成了五嶽劍派,其餘四派得訊便即來援。華山腳下一場大戰,魔教十長老多數身受重傷,鎩羽而去,但嶽肅、蔡子峰兩人均在這一役中斃命,而他二人所筆錄的《葵花寶典》殘本,也給魔教奪了去,因此這一仗的輸贏卻也難說得很。”
上面這三段已經明確寫道:
第一段、嶽肅、蔡子峰兩人是偷偷看,只是一人背了一半,他們又無過目不忘之能,肯定會有遺漏,而且上面寫的明明白白,兩人加以引證,竟然牛頭不對馬嘴,兩人憑自己得到的那一小半,根本不能依之練習,可見不全到什麼程度。
第二段、渡元禪師雖是紅葉禪師的得意弟子,但是葵花寶典卻並未被傳授,他從未練過又怎麼解釋?上面也寫的很明白,他是“隨口解釋”,既然看都沒看過,肯定是越解釋越錯。
第三段、嶽肅、蔡子峰兩人均在這一役中斃命,而他二人所筆錄的《葵花寶典》殘本,也給魔教奪了去。嶽肅、蔡子峰兩人所說本就對不上號,又讓渡元禪師一通亂說,肯定是亂上加亂,殘缺的更加厲害,魔教得去的秘籍可想而知亂到什麼程度。
以上三點看完了,可以想象一下,先是偷偷一人抄一半,肯定還不全,接著兩人印證又不對勁,然後又被人胡亂解釋一通,再下來胡亂錄個殘本,還不定是殘到什麼地步,而東方不敗得到的就是這本殘的不能再殘的殘本,人家憑藉這麼本殘缺秘籍就能獨鬥四大高手還佔盡上風,可見葵花寶典的正本厲害到何種程度?我不曉得降龍十八掌和六脈神劍,甚或是小無相功和九陽神功,如果殘到這種地步是什麼局面?到那時別說絕頂高手了,我看連能不能用都是個問題,一般人早就走火入魔了,所以說東方不敗的資質不是一般的好(這是題外話)。
而本書中寫的葵花寶典可是原版,竟然被拿來和一本殘缺不全的秘籍相媲美,說的明白點,《笑傲江湖》中的葵花寶典可能連整本的五分之一、甚或是十分之一都不到(這裡是比喻手法,某些專喜歡無事生非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