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1/4 頁)
,直接出現關羽名字的佔十九則(在毛本中佔據十四個回目),出現張飛名字的佔八則(在毛本中佔據七個回目),而出現趙雲名字的只佔七則(在毛本中佔據五個回目),可見趙雲在全書中的地位明顯地不如關羽,而與張飛大致相近。更重要的是,全書正面描寫(注意﹕不是一般出場,更不是側面涉及)趙雲的筆墨也明顯地少於關羽,而與張飛差不多。這隻要舉一個例子就夠了﹕嘉靖本描寫關羽從“降漢不降曹”到“千里走單騎”再到“古城相會”,一口氣用了八則的篇幅(毛本二十五─一二十八回)﹔而描寫《長阪坡趙雲救主》僅僅用了一則的篇幅(毛本第四十一回)。相比之下,羅貫中對哪一個形像更捨得揮灑筆墨,不是一目瞭然了嗎﹖
還有一種說法﹕“趙雲是羅貫中最為理想,刻畫得最為著力的英雄人物。”愚以為這也未盡符合羅貫中的創作意圖和人物設計。誠然,羅貫中對自己筆下的趙雲形像是十分喜愛的,是傾注了滿腔激情加以精心塑造的,因為趙雲同關羽、張飛一樣,符合羅貫中“嚮往統一,歌頌忠義”的政治標準和道德標準﹔但是,在羅貫中的理想天平上,趙雲的份量並沒有超過關羽和張飛。讓我們比較一下羅貫中對關、張、趙的總體評價吧。在寫到關羽被殺後,羅貫中一連安排了五詩一讚,對關羽極表景仰和哀悼。其中一首詩稱頌他﹕
大義參天地,英風播四方。
另一首詩評價更高﹕
天生虎將佐炎劉,父子胡為一旦休﹖
千載令人思慕處,巍巍功業等伊周﹗
把關羽同封建社會中公認的功業蓋世的聖人伊尹、周公相提並論,褒美之情可謂無以復加了。在寫到張飛被剌後,羅貫中安排了四詩一評一讚,對張飛作了比較全面的評價。其中頌揚之情最熱烈的是那首《廟贊詩》﹕
豹頭環眼大,燕項虎髭髯。
長阪橋頭斷,曹公鐵馬還。
英雄過孟起,恩義釋嚴顏。
西蜀大欽仰,功名重劍關。
而在寫到趙雲去世之後,羅貫中除引用後主追諡趙雲的詔文以外,還安排了三首詩予以熱情歌頌。第一首《廟贊詩》雲﹕
救主功勳大,興邦名譽彰。
扁舟飛漢水,匹馬向當陽。
義膽深包體,忠心並日光。
留芳青史上,應是與天長。
另一首詩又云﹕
匹馬單槍敢獨行,摧鋒破敵任縱橫。
皆稱飛虎一身膽,不負英雄千古名。
由此可見,羅貫中對趙雲的評價略高於張飛,但又不及關羽。因此,關羽才是羅貫中在武將形像系列中最為理想的人物。
毋庸諱言,羅貫中在《演義》中表現了關羽的不少缺點。但是,對關羽某些缺點的描寫,如他的心高氣傲、剛愎自用、痲痺輕敵等,只能證明羅貫中在寫作中基本上堅持了尊重歷史的現實主義態度,而不能說明羅貫中有意把趙雲塑造得比關羽更完美﹔而後人所認為的關羽另外有的缺點,如華容道放走曹操,本來就是羅貫中的藝術虛構,是他為了表現關羽的“恩怨分明”,“義氣深重”而設計的重要情節,羅貫中不僅不認為這是關羽的缺點,相反還大加稱讚﹕
徹膽長存義,終身思報恩。
威風齊日月,名譽震乾坤。
今天的讀者當然不會同意羅貫中的這一看法,但卻不能不承認這正是這位六百多年前的作家實際存在的觀點。再結合上面的比較,我們可以說,羅貫中的主觀意圖是要把關羽作為更高層次的理想人物來塑造,而不是認為趙雲比關羽更符合他的理想。
那麼,為什麼廣大讀者對趙雲的印象比對關、張的印象更好一些呢﹖
首先,這是因為《演義》中的趙雲是一個真實性與獨創性融為一體的鮮明的藝術形像。
羅貫中筆下的趙雲,是一個具有非凡本領的、帶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形像,同時又是一個符合藝術真實要求的人物形像。這不僅由於《演義》中與趙雲有關的情節大都於史有據,使藝術形像的趙雲處處帶有歷史人物趙雲的影子﹔也不僅由於羅貫中生動地再現了從黃巾起義到三國鼎立那個既是干戈擾攘,生靈塗炭,九州島板蕩,又是“時多英雄,武勇智術,瑰瑋動人”的歷史時期,將趙雲的種種英雄業績置於特定的時代氛圍之中,使趙雲形像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而且由於羅貫中在描寫中相當注意細節的真實。即以前面提到的血戰長阪坡而言,在這個以虛構為主的重要情節裡,羅貫中盡情渲染了趙雲的非凡武藝和膽略,但沒有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