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1/4 頁)
展進一步合作問題,兩個人達成了一個共識。
那就是在這次事件中,儘量的醜化林澤秋,把他搞臭,斷了他的前途,少校怎麼了?背後勢力怎麼了?只要這次把林澤秋搞臭,以後他在軍方就沒有升級的餘地,至於說證據,不好意思,我們沒有,你們有嗎?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大部分民眾忽悠的和我們站在同一條戰線上。
破壞永遠比建設容易,同樣的,詆譭一個人永遠比美化一個人容易,因為事實上,大多數人心理都是有陰暗面的,見到別人輕而易舉的就達到了自己達不到的高度,心中第一反應就是嫉妒加心酸,看到有人在毀滅這種成果,自然是打心底願意出一把力,始作俑者的本事咱沒有,但是推波助瀾的本事咱可是有的。
在中國,媒體高度關注一件事情,絕對能夠讓事情的火熱程度迅速升溫,因為從本質上來講,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們得到的資訊,就是媒體給出的,再加上自己的推測。
好吧,這個媒體在報道上做出一點傾斜,那個媒體再加上一點傾斜,或許單個媒體的傾斜並不嚴重,但當所有傾斜累積起來時,事情就已經偏離了真相的軌道,這樣就形成了輿論風向,某些官方媒體就是經常這麼做的。
我這樣說,你信不信?那他也這樣說了,你還信不信?哦,你還不信啊,那除了能讓你相信我說的以外沒有其他報道的媒體,你還信不信?
政府的信用就是在這一次次的掩蓋和誤導中喪失,咳咳,扯遠了,當然此次媒體的作用並沒有說的那麼可怕,但是這略微傾斜的報道,造成了一個很嚴重的後果,那就是無數關注這件事的人在心中已經把林澤秋抹黑了。
一個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女人,一個是背景深厚的官方人物,在第一時間,大家就把周雅定義成了受害者,林澤秋現在要做的,就是尼瑪的去讓大家明白,哦,林澤秋是無辜的。
至於官司,那就更扯淡了,誰有直接的證據?現在所有的證據都是似是而非的,真正的戰場是輿論上。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杭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林澤秋和周雅等涉案人員發了傳訊單,在案發後的第五天進行審判。
在這樣的狀況下,在雙方都沒有足夠的證據下,杭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林澤秋和周雅送了出庭參加審判的通知,也因此引起了不少媒體的興趣。
從林澤秋猥褻婦女案件的發生,到現在這個時候,大家的關注已經離開了案件的本身,更多的是關注事件背後的意義,比如說官方對媒體的影響,官方人物與民間受害者最後的結果,又比如說林澤秋代表的新生權貴在社會上的自我約束。
所以從早上開始,杭城中級人民法院門口就湊了一大群人,同樣的,也有少部分媒體進入了法庭內部。
“看,是周雅和三個好心人來了。周雅,請問你對這次庭審有什麼期待?”
“周雅,你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你今後生活會不會受到影響?”
……
問題千奇百怪,周雅沉著一張臉,沒有理會他們,直接走進了法院中。
意興闌珊的記者,不由又把長槍大炮指向了外面,希望能夠得到一些有價值的新聞,不過旋即,他們就像是打了雞血一樣,整個人群激動的朝著外面看去。
他們看到了什麼?幾輛車牌號很小的車輛靠近,明眼人都知道,丫的杭城的大佬們出場了。
記者們也曾料想,杭城政府會派來一些人出場的,畢竟這是在杭城發生的事情,作為當地的父母官,他們總不能視而不見吧,的那是記者們絕對沒有想到,市政府出面的人物竟然是如此的給力,杭城一把手孫濤和市長唐文,這兩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出現的人物,就像是兩個重磅炸彈,把在場的記者炸的七葷八素的。
不過作為合格的記者,他們很快的就從震驚中走了出來,朝著兩個重量級人物圍了上來。
“孫書記,你對這件事情有什麼看法嗎?”
“唐市長,如果法庭對這次事件的處理不能讓公眾滿意,政府是不是會介入?”
“孫書記,你們……”
“唐市長……”
……
現場一片混亂,孫濤蹙了蹙眉頭,伸出雙手往外壓了壓,官場練出來的氣場瞬時間控制了全場。
“大家放心,我代表杭城市人民政府在這裡表一個態,不管是誰,只要他觸及了法律,那麼我們就要審判他,就算他是軍人,就算他得到了一些將軍的賞識!”
孫濤的話沒有直接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