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芷若妹妹,我們一定會再會的,你自己要保重啊。”
說罷,他們揮手告別,無忌翻過圍牆一直向西行去。
奔赴崑崙
張無忌一路西行,走了半日,又渴又累。聽見遠處傳來溪水聲,趕忙尋聲奔去。只見一條小溪汩汩流動,清澈閃耀。無忌在溪中喝水洗臉,好不快活。突然聽見遠遠傳來打鬥之聲。心下起疑,正思量要不要避一下。
這時看到一個負傷的男子踉踉蹌蹌的向自己這邊奔過來。後面有幾個蒙古人打扮的人在追殺他。那名男子手舞大刀,身上已受了多處的傷,滿身鮮血。張無忌見狀不再猶豫,提劍上前支援。
此時正是元朝末年。官府腐敗。蒙古人欺壓漢人,使得民不聊生。經常有蒙古人隨意屠殺漢人的事情發生。漢人的反抗雖沒有大的規模,但是如星星之火,全國各地都有組織。
張無忌一向憎恨蒙古人的獸行。他天性善良,嫉惡如仇。眼下看到此景決不能袖手旁觀。只見那男子又中了蒙古人幾劍,但是並不叫喊,仍殊死反抗。
無忌雖不是高手,但是藉著倚天劍和自己的真氣也廝殺得那幾個蒙古人無還手之力。他們幾人本以為追殺那人盛劵在握,誰知中途殺出個程咬金來。而且威力巨大。不一會,已有三人被刺倒在地。
還有兩個在與無忌打鬥,他們的武藝並不高強,也見是落敗之勢。
一人大呼道:“你小子什麼人,這是我們朝廷捉拿欽犯,你不要多管閒事,否者你便是與朝廷為敵,一律處死!”
張無忌怒道:“你們蒙古人欺壓我們漢人,我豈有不管之理。”
說罷越戰越勇。那二人又中了兩劍,見狀是無法取勝了,便虛晃兩招,借勢逃走了。
無忌本想追上去,回頭看到那名男子已經奄奄一息了。趕緊上前檢視他的傷勢。
只見那人感激的看著自己,道:“小兄弟,多謝相救。你是哪個門派的?”
無忌回答:“我一介山林野夫,無門無派的,正好經過這裡。”
“小兄弟仗義相助,武功超群。真是少年英雄!”
無忌忙道:“千萬不要這麼說,蒙古人欺負我們漢人實在是可惡!你的傷勢不輕,要趕快找地方醫治啊。”
那人搖了搖頭,虛弱的說:“在下明教巨木旗蕭仁。因得知韃子的一個大陰謀而被追殺,我自知已經快不行了,靠著一股真氣才強撐到現在。”
張無忌雖不是江湖中人,但是對明教還是有很多耳聞。明教在西域一帶勢力巨大,是當前反元組織中最大的一支。但是明教中人比較神秘,據說有很多奇怪的教規。有些陰邪之氣,所以並不融於中原各大門派。但是明教反抗韃子,做過很多好事。所以張無忌聽說此人是明教中人也略為敬佩。
那人抓住無忌的手繼續說:“小兄弟,我打探到訊息,蒙古人與我教副教主成昆密謀勾結,欲控制明教歸順朝廷。我教一向正氣,驅除韃子,恢復中原是我教的理想。但是前幾個月殷教主不幸去世,又受韃子進攻。一時內部散亂,四處受敵。要是成昆藉機奸計得逞。那我明教將毀於一旦。不知要有多少生靈塗炭。所以我冒死將成昆與韃子通敵的書信和信物盜出。本想交與我教中人,可惜不幸被發現一路遭到追殺。小兄弟,我是不行了。但是此事關乎我教的生死存亡和萬千百姓的安危。請你一定要幫我!”
張無忌見此人身受重傷仍英氣不減,憂患世人,不由心中凜然。道:“蕭大哥,你的胸懷實在讓小弟敬佩。何況此為國為民的事,在下義不容辭。”
蕭仁眼中閃出欣慰的光芒,“此事事關重大,我相信你不會辜負這個重任的。請你務必將這書信和信物送到光明頂,親自交到明教金毛獅王謝遜手中!”
說到最後已是氣若游絲。但是還是用盡了力氣把東西放入無忌手中,重重一握。
無忌點頭道:“蕭大哥,我張無忌赴湯蹈火,絕不辜負你的重託!”
蕭仁聽罷微笑闔目而去。
無忌忙探了他的脈搏,知已無救。心中感慨。把東西放入懷中。事不宜遲,草草把蕭仁掩埋。趕緊上路了。
光明頂在崑崙山上,離漢口路途遙遠。無忌日夜兼程,風餐露宿。有時夜裡休息的時候,他從懷裡掏出那串佩玉摩挲,心中便有種微微有些失落的幸福感。
他一路打聽,行走了十幾日,已經到了崑崙山腳下。但是崑崙山連綿千里,離光明頂還是甚遠。
一日,無忌在一個小村落歇息,喝點茶水。只聽見一處叫嚷聲甚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