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3/4 頁)
告後都極為配合,只有少數糧商跟他對著幹,楊洪森就趁機抄了他們的家,端了他們的窩,公審時以“現行反革命罪”全部槍斃。
楊洪森的火是越燒越旺,很快就燒到諮議局的那些爺們身上了。
安慶軍政府成立後的第一次諮議局大會上,楊洪森要求與友軍協同東進消滅盤踞在南京的張勳部。
諮議局否定了楊洪森的提案,原因是安徽連連征戰,元氣大傷,應當以保境安民為上上之策。
安徽省立憲派的頭子是朱家寶,朱家寶本不願當這個都督,軍政府成立後,他準備北返,袁世凱的電報讓他來的一個三百六十度的大轉變,他突然擁護革命,擁護軍政府,並且積極參政、議政,楊洪森出兵的否定案,朱寶家投了決定性的反對票。
朱家寶其實對楊洪森有一點發悚,但是他認為楊洪森還不敢殺了他。
楊洪森的確沒有殺他,但是卻以保護其安全的名義將他的軟禁了起來。
期間,劉利貞唆使流氓在城內鼓譟,諮議局也同時對他發難。楊洪森隨即將主力團開進安慶,解散了商團,鎮壓了城內的流氓,以“煽動、顛覆軍政府”的罪名將劉利貞處決。接著,宣佈解散了現任諮議局,同時宣佈一切權利歸於軍政府,安徽省進入“戰時體制”。
朱家寶依然是安徽都督,這個都督,他不想當也要當。楊洪森辭去副都督一職,推選吳春陽、管鵬為副都督。
新的諮議局全票透過了楊洪森的這個提案。
在楊洪森的推動下,東進的軍事行動,也得了全票透過。為此,楊洪森在軍政府之下,籌建了“安徽革命軍事委員會”,經諮議局批准楊洪森擔任委員長。
東進集團分為南北兩翼,北翼方面軍由楊洪森主持,沿長江北岸東進奪取浦口。南翼方面軍由王天培主持,除了沿長江南岸向南京進軍。
管鵬接受副都督一職後,蕪湖軍政府隨之取消,但是大通軍政府黎宗嶽拒絕軍政府任命,拒絕取消軍政府,為了統一安徽省政令,楊洪森並以安慶軍政府、安徽革命軍事委會名義對黎宗嶽發出通牒,要求其取消軍政府,接受安慶方面的統一的指揮,黎宗嶽拒絕並進行備戰。
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諮議局宣佈大通黎宗嶽部為叛軍,同時授權楊洪森進行征討。
楊洪森委派新編張四維部渡江攻取銅陵,與王天培部完成對大通實施合圍。
大戰前,王天培對黎宗嶽進行了最後通牒。
黎宗嶽開出條件,要求出任皖南巡防使,王天培沒有接收到談判的命令,自然予以拒絕。
雙方開戰後,黎宗嶽手下將領胡聘臣等響應了王天培的最後通牒,陣前起義,大通軍政府被取締,黎宗嶽本人被生擒押往安慶接受軍事審判。
第十七章 起起落落
當楊洪森在安慶春風得意的時候,袁世凱在河南正在大肆的招兵買馬。
武昌起義之後,第一軍蔭昌部沿平漢線南下開往湖北,在信陽卻被郭明遠狠狠地阻擊了一把,蔭昌與郭明遠相峙近一個月,蔭昌打不下信陽,只好請馮國璋第二軍南下。此時,河南境內的叛軍此時基本被肅清,第二軍的一鎮二協,擴編為三鎮一協,實力空前壯大。可是袁世凱在河南,蔭昌怎麼指揮得了馮國璋。
蔭昌只能電報載灃,請中央政府出面命馮國璋南下馳援湖北。可就算載灃出面也沒用,在袁世凱的步步緊逼之下,載灃為了大清朝做出妥協,將蔭昌調回,任務馮國璋擔任南下援鄂總司令。
撞過商丘的馮國璋說什麼也不去撞信陽,信陽問題還是交給袁世凱出面協調解決好了。
馮國璋不清楚老袁用了什麼砝碼說服了楊洪森,反正扼守信陽的郭明遠將信陽讓給了他。馮國璋在郭明遠撤出信陽的次日,命李純搶攻奪取了信陽。當攻取信陽的訊息傳來京城的時候,內閣之中除載灃,皆為此戰之勝利歡心鼓舞。
奪取信陽後,馮國璋大軍隊躍過武勝關到達了廣水。
“這群丘八子,把鐵路全挖了,害了老子們走了這麼長的一截路。”第二軍上下痛罵著挺進軍這些沒人性的傢伙。
到達廣水後,第二軍開始戰前的最後一次休整。
黎元洪得知北洋軍入鄂訊息時驚訝不已,他雖沒有及時派部隊到武勝關接防,但是駐守在信陽可是安徽國民革命軍第一師,那麼難啃的骨頭到底是給誰啃了。
進入湖北的第二軍把埋藏在心中的怒火,一股腦子全播撒在了鄂軍身上。
第二軍主力第四鎮在河南的時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