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3/4 頁)
。”
“是誰?”黃興急切的問道。
宋教仁揮了揮手,“好了,那不過是你的懷疑,現在我們要以大局為重。”
“是的。不過保護您的安全是我的責任,所以從今天起我將寸步不離跟在你的身邊。”
“那好吧。”宋教仁並沒有再堅持,如果不是王亞樵堅持讓他穿上那件“盔甲”說不定他已經死了。
宋教仁遇刺後,陳其美等聯名致電上海閘北警局、上海租界總巡捕,請他們加緊偵緝,儘快破案。而在上海社會人民黨總部的地下室,武士英在審訊人員的嚴刑逼供下,把應桂馨與他結拜,以及應桂馨命他去殺宋教仁的事全給抖了出來。
辦案的人問道,“應桂馨讓你去殺宋教仁先生,他沒有講為什麼要殺宋先生嗎?”
武士英回道,“他說宋教仁是與他不共戴天的仇人,其他沒說。”
軍情處上海站長曾生拿著審訊筆錄眉頭緊皺。
應桂馨浙江寧波人,稍有家產,曾承父命在家鄉辦理學堂,後因仗勢欺人,避捕出亡上海,成為上海流氓、幫會頭目。武昌起義前,陳其美在滬組織秘密革命團體,曾借應家在滬的房屋作為據點。上海光復後,陳其美委應為上海都督府諜報科長。孫中山歸國到上海,陳其美命諜報、庶務兩科負責照料,應桂馨在上海組織衛隊,護送孫中山到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被孫中山委為總統府衛隊司令,併兼任庶務科長。但是,應桂馨妄自尊大,挑撥是非,刁難臨時政府官員,欺侮華僑來客,又從應辦菜席中剋扣銀錢,孫中山才知道他從中舞弊。有不少人建議不僅要把他撤職,而且要逮捕查辦。孫中山本著與人為善,又礙於他是陳其美推薦,就寬容了他,革了他的職。
應桂馨回到上海後,重操舊業,改組青、紅幫為“中華民國共進會”,自任會長。共進會成立時,雖標榜痛改前非,從茲為善,共守法律,同享自由,但實際上,該會成立後,為非作歹,擾亂社會秩序。浙江都督朱瑞、江蘇都督程德全先後通令查禁民國共進會,黎元洪也曾下令通緝應桂馨。袁世凱得知此人歷史,以為可以利用,遂派洪述祖到上海,借商談解散民國共進會為名,秘密加以收買,並由洪述祖引見程德全,委以江蘇駐滬巡查長,以掩護他的真實身份。袁隨後致電黎元洪取消通緝令,又親自電召他入京,借解散民國共進會名義,任命他為中央特派駐滬巡查長。
(洪述祖,字蔭之,人稱“洪殺胚”,江蘇常州人,清附生,1884年至1891年間當過福建兼臺灣巡撫劉銘傳的幕僚,後來又當過湖南巡撫俞廉三的幕僚。民國後,充當趙秉鈞在內務總長任內的內務府秘書,實際上是袁世凱指揮下的偵探頭目。)
曾生需要應桂馨與北洋有直接聯絡的證據,只有抓了應桂馨才有可能從他家中搜到所需要的證據,只是由他們軍情處在租界直接抓人,思慮再三之後,他決定在行動之前,最好先請示一下為妥。
“老闆我們現在該怎麼辦?”
“派人給我盯著應桂馨,一切聽我命令列事。”
“是,老闆。”
“我們已經向大老闆請示了此事,你們都先去做好準備,另外來往應宅的人也都要盯住了。”
“可是老闆,我們只有十幾號人不夠啊!”
“人手的事,我來安排。”開什麼玩笑,軍情處上海站的確只有他們十幾個人。可是別忘了社會部直屬“斧頭幫”那裡可是有上千弟兄。
軍情處與社會部,一個隸屬於軍事委員會,一個隸屬於黨部。社會部在上海那可是有年頭了,社會部潘廣林被稱為“戴眼鏡的蛇”辛亥革命前後他一直擔任“斧頭幫”幫主,目前擔任社會部副部長,公開身份為仁和基金會理事長。
(仁和基金會是“斧頭幫”改組後的對外名稱)
潘廣林自然知道曾生找他來目的,“廣文兄,請。”
曾生並不是挺進社老班底出身,其為軍情處招募人員,原為是杭州的一名巡長。
他從杭州調至上海時,就見過潘廣林那麼一次面,加上這次第二面。曾生把廢話全省了,直接將楊洪森的密電交給了潘廣林,“潘部長,應該收到委座的電報了吧。”
“已經收到了,委座讓我們社會部全力配合你們。”
“目前我們已將應桂馨給監控了起來,隨時都可以抓他,但是應府那邊還請潘部長多多費心。”
“這個你放心,我們現在就可以把時間定下來,一起行動。”
按袁大總統電文“重懸賞格,迅緝真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