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部分(第2/4 頁)
些比較特別敏感的地區,比如中東等,均可享有英國商人同等的投資權利。
中國石油公司與法國石油公司共同創立了中法查德石油公司,由於對查德石油的前景並不看好,法國石油公司在新公司僅佔25%的份額。隨著,第一油井被打出,查德石油公司短時間內飄紅,經過協商,法國石油公司追加投資,股份增加至45%。蘇丹方面石油開採並不順利,不過卻有效的解決了當地的用水問題,為此,中國石油公司投資了一家自來水公司。
衣索比亞勘探已經證實在“××”地區存在石油。為此,義大利、法國對衣索比亞的石油很有興趣,並積極尋求合作。
義大利這個歐洲石油大國並沒有因為石油而改變,石油對這個國家曾起到過那麼一點微不足道的作用,但是隨著奪取利比亞全境的軍事行動的開避孕藥,義大利人徵調了數十萬大軍,義大利人沒有再續羅馬時代的輝煌,義大利士兵們普遍存在厭戰情緒,很多年輕人為逃兵役去了其它歐洲國家,而有些人認為這場戰爭是非正義,所以他們連槍帶人一起加入了阿拉伯陣營。
義大利政府成也石油敗也石油,義大利將這些歸結為英、法在幕後的支援。
“自己部隊差就不要埋怨別人。”英國人不客氣地回應道。
法國人懶得答理義大利人,他們在摩洛哥正忙著呢。
在利比亞戰場上活躍著一陣“中國團”,他們多次參與對義大利鎮壓阿拉伯人的軍事行動,每次義大利打敗了仗都是由他們擔任殿後。
這是一支思想單純,善打硬戰的部隊。即使這支部隊善戰也不能改變義大利在利比亞窘迫的局面,
政府打敗仗,首先是商人集團不滿,接著下層百姓也不滿,而國內布林什維克分子,無政府主義分子,紛紛起動了起來,他們將原本就不太平的義大利攪的更亂,在這些人的身後潛藏著多股強大的勢力。所以對於義大利楊洪森秉承關注,但不捲入的原則。
楊洪森的勢力範圍在遠東,歐洲是事與他們無關,他沒有任何企圖心,就算有也沒有那個膽。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忘記了楊洪森,中東還有一個丘吉爾,楊洪森懷疑自己上輩是不是和他有仇,他怎麼老是訂著自己不放,他不過是向中東出口一點雨水罷了,何必呢?
英國人一直懷疑楊洪森是美國人的尖兵,所以防起來當然嚴,不過楊洪森在非洲行動直接被無視,那裡不是丘吉爾領導的中東局的控制範圍。在非洲活動開始遇到了一些小困難,但打通了各處的關節後,一切都變的極為順利,在英國官僚們的支援下楊洪森開始在埃及和蘇丹的大規模的進行勘探活動。
楊洪森與英國親密起來是因為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抬頭,楊洪森開始有計劃的轉向英國。在海軍條約簽訂後,美國對中國的熱情勁消失了。美國對中國的武器出口等開始限制起來,他們並不想繼續刺激日本,讓本就緊張的遠東空氣變的更加緊張。中國政府向美國的貸款被否決了,即使是華爾街的金融皇帝也沒有辦法改變這一切。關於這筆借款在與英國銀行團交涉中,英國政府直接干涉,使談判突然終止,英國認為實際借款人並非中國,而是蘇俄政府,中國與蘇俄政府的關係實在是太緊密了。
即使英國不允許,滙豐銀行仍然透過楊洪森這個中間人借款蘇俄,與此同時滙豐銀行打破行規開始向中國商人提供貸款,這是非常巨大的一次轉變,中國的銀行業發展迅速,其中楊洪森旗下的恒生銀行、德華銀行資本更是滾雪球一般的增漲,他們正逼迫這些老牌的外資銀行改變。
楊洪森將原協約國在華的銀行機構全部吃進,並將透過《銀行法案》,組建中央銀行之機,將中國幾家控制在手中,透過兼併、收購。恒生、德華的分支機構已經進入歐美。中國銀行的高速發展,再加上花旗、摩根大通等美資銀行進入,滙豐銀行在新的形勢也唯有改變。透過與楊洪森合作使得他們在遠東的各種業務得以順利展開,進一步鞏固了他們在遠東銀業的地位。
除了滙豐外,楊洪森還與多家英國銀行保持著合作關係。
透過這些與楊洪森有著親密合作關係銀行家,英國政府正在進一步影響著中國的各項政策。
與英國關係的轉變說明楊洪森對馬六甲航線越來越重視。中國的石油進口正逐步從美國移至波斯灣,對英國石油公司來說這是一次機遇,英國在巴庫上面耗費了太多的心血,當蘇聯一個又一個油田被勘探出來後,他們的心思早就活躍了起來,美國公司可以借楊洪森進入蘇俄,為什麼他們不可以,作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