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部分(第1/4 頁)
當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的時候,楊洪森就在為第二五年計劃四處刮錢,雖然他現在沒有230億美元,好在這筆錢不是一次性拿出來,既然不是一次性拿出來總會有辦法。
華爾街方面雖然做出了努力,但是美國孤力主義勢力太強了,貸款提案最終被否決。
中國經濟發展委會員在國會報告中聲稱已經募集了一半的資金,當美、英、法得知有人私自向中國借款,不顧道上的規矩,為了分享這塊大肥肉,他們也不在矜持。對於還款他們並不擔心,楊洪森可以跑的了一時跑不了一世,而且中國在哪裡,中國沒有錢還就用肉償,反正中國的肉多,割一、兩塊仍然是亞洲的大國。
第二個五年計劃的目標是由農業國邁入工業國,進入工業資本主義初級階段。
實業強國一直是中國精英層的最高理想,現在他們離這個目標還有五年的時間。
“一切個人意志必須服從國家意志,一切個人行動必須服從國家行動。”
日本對中國聲稱的已經募集至一半的資金持懷疑態度,他們認為中國是在吹牛,但是他們很快發現中國是在挑撥離間。由於中國經濟發展委會員對資金的來源嚴格保密,初始美、英、法都認為中國在吹牛,結果被法國搶先一步,獲得了2。4億美元的鉅額採購合同,
法國觀察家報驕傲地告訴法國公民,法國企業先後淘汰英、法知名企業後取得了中國2。4億美元的鉅額採購合同。美、英極為不滿,因為這純粹是暗箱操作,英、美企業都沒有參加。
德國成為了第二個勝利者,德國政府與中國簽訂了4億美元的政府採納合同。
就連荷蘭都跑到了美、英的前面。
中國地博物豐的同時也極為貧窮,中國一時間能拿出這麼多錢,只能說明有人私下向中國提供了借款。
美國指責英國不正當競爭,因為有證據表面大量的資金正從英屬殖民地流入中國。
銀行團體系被破壞後,美國一直壟斷著對華貸款業務,英、法銀行家對此早就心生不滿。當美國人的孤立主義開始滋生的時候,他們利用貸款拉攏中國人。這中間既有經濟利益,也有政治利益。
英、法希望中國與蘇俄斷絕來往,與他們一道加入對布林什維克的經濟封鎖。
“這些傢伙,還經濟封鎖呢,蘇俄的外國資本中就屬你們美、英最多,想把我踢出去,門都沒有。”
第三十八章
由於日本大地震造成的空前災難,日本首相辭職,新首相將要應對複雜的國內、外的新局面。
新政府面臨的巨大的困難,地震後的災後重建工作,經濟衰退,失業問題,中日關係等等一個比一件頭痛。日本的災後重建工作很不湊巧地與中國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發生的碰撞,中國一下成為了日本獲得歐美貸款的競爭對手。
日本與中國恢復戰前的經濟合作的模式或許是扼制本國經濟衰退最為有效方法之一,尤其是在戰爭無效,陸軍集體早洩的情況下。
內閣認為如果不是軍部自作聰明地在朝鮮半島上發動戰事,日本的經濟狀況也不會變的這麼糟糕。
日本大地震後,中國向日本政府提供了大量的人道主義援助。親日派現在被楊洪森調教的已經有了默契。那個被楊洪森雪藏起來汪精衛又有了用武之地。
汪精衛一直認為自己是英美派系,但是不知為什麼楊洪森一直讓他幹著親日派的夥。
他曾私下接受了孫中山的總理提名,結果遭楊洪森打擊報復,被楊一腳踢到了法國。經過這件事後,汪精衛知道合作物件的選擇是十分重要的,黎元洪、胡漢民的成功說明了這一切。
孫中山只是一個人,而楊洪森代表的是一個集團。
一個人想要打倒一個集團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侍侯楊洪森要像對待袁世凱一樣。
從廣義上說他與楊洪森還是親戚,他與袁克定是把兄弟,袁克定與楊洪森有姻親,他與楊洪森也算是兄弟夥子。另一方面,他妻子沈壁君的父親是南洋大富豪,其生意上與兩江集團有合作,理論上他應當楊洪森更加親近。
汪精衛有時很聰明,但是在孫中山的問題卻走錯了。
正如沈壁君所說,孫中山與楊洪森之間即有合作也有對抗。在他們合作的時候就應當高舉三民主義,當他們對抗的時候就站到一邊。這對汪精衛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對於此次出訪日本,楊洪森對汪精衛面授技藝,同時許諾藉此次機會將調他回國內擔任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