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部分(第2/4 頁)
這場空前的災難造成了日本財政損失達55億日元,相當於當時全國兩年半的財政收入,受災人口高達340萬。日本人民真是悲慘,而日本政府的損失更是慘不忍睹。
在黎元洪的眼中,楊洪森好像一早就預料到了日本的這次大地震,因為他們把所有的一切都準備好了。
對於日本大地震,中國政府發去了慰問電,中國紅十字協會向日本受災百姓提供50萬美元人道主義援助。日本考慮再三後接受了這一批援助物資。日本人的損失也的確是慘重,兩年半的財政收入就這麼的震沒了,唉痛心啊!
地震發生後日本呼籲國際社會給幫助,但歐美國家的幫助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為了救災和重建,日本政府大肆舉債,這讓日本從一戰後的債權國又淪為了債務國。
日本的經濟此時已徹底崩潰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宣佈破產,大批工人失業,社會動盪不安,如果不是日本的經濟相對封閉,楊洪森又可以狠狠地刮上一筆。
對於地震災區的百姓,楊洪森深表同意,並且以集團名義向日本政府提供了10萬美元醫療藥品,國際社會對楊洪森的這種高姿態給予了高度讚賞。楊洪森為日本布林什維克提供的經費是這個數字的3倍還多。在支援日本社會主義運動的同時,他沒有忘記自己的責任,就是將三民主義光輝的思想傳播到日本,在楊洪森的一手操作下,三民主義連蠻荒的非洲都攻去了,何況是一個文明的大日本國。
三民主義在日本的傳播開始主要依靠孫中山的個人魅力,楊洪森讓其逐漸組織化,規模化。
日本三民主義研究會最早成立於1916年,最初的成員有三人,後期由於鬥爭形式的變化,該會變更為“英美政策研究會”,其擁有VIP會員200人,普通會員1500人,註冊會員約4000人。總部設在上海。其綱領就是建立民主政權。因為他們提倡透過暴力革命方式奪取政府,而被日本政府取締,儘管如此,他們並沒有放棄鬥爭。
當日本經濟衰退,下層百姓苦不堪言的時候,他們的勢力發展迅速。
該會在日本的總部設於大阪,大阪的商業氛圍十分濃厚,而且大阪人蔑視皇權。
說句實話,楊洪森非常喜歡大阪人。
日本大地震讓該會的發展迎來了一個新的機遇。
正在歐美各社會團體向日本提供捐款和救災物資的時候,日本政府爆出了一系列的醜聞。首先是日本高官貪汙、挪用各國的捐款達數百萬美元,這使得日本的國際形象大損,以至於天皇本人出面才平息民怨。其次,日本人對留日本的朝鮮人和部分中國人殘酷迫害,造成了近四千人傷亡。此事曝光後再次引起歐美社會的強烈反響,中、韓國政府要求日本政府切實履行《日內瓦條約》中的相關規定,保障第三國百姓的人身和財產的權力不受侵害。
國府透過《中央日報》向遇害的中國公民的家屬表示慰問,同時譴責對平民的謀殺。
楊洪森卻認為這些留在日本的中國人死了活該,誰讓他們在日本待著,不知道中、日雙方不對眼嗎?
無形的輿論壓力讓天皇患上了焦慮症。
當首相告訴他日本的經濟在未來的幾個月就要徹底崩潰的時候,他整夜睡不好覺,腦子內總是考慮著日本經濟的出路在何方?
天皇本人越來越傾向於戰爭,我私下召見軍方人士詢問關係對華作戰的可行性。但是,滿清時期一個日本人趕著一大群清兵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陛下如果下定決心,那就應當不惜一切,立即採取行動。否則,未來帝國將很難在陸上擊敗中國人。”
“那麼戰爭會在何時結束。”
天皇戰爭的思維是希望快而短,“我想短時間不會結束。”
“一年?二年?”諸大將沉默不語,天皇發現自己真是一相情願,中國人一定會把戰爭拖下去,絕對不會向日本妥協。
日本陸軍最大的弱點就是缺乏長期作戰的意志和資本。以往日本軍隊太過容易就獲取了勝利,尤其在對清政府的作戰,但是時代已經不同了,再也不能用19世紀的思維模式去考慮20世紀的問題。
如果中、日之間的戰爭的演變過程若出現在日、俄戰爭時期的那種結果的話,就應當立即迴避。
日、俄戰爭中日本殺敵一千,自傷八百,最後一紙停戰,賠款分文未取得。
“陸軍能取得勝利嗎?”天皇對陸軍的取勝沒有信心。
“戰場之上瞬息萬變,勝負之間難以盡數推演,但取勝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