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第2/4 頁)
捅出去。
陳其美此時沒有考慮那麼多,他被怒火佔據大腦。帶著楊洪森的保證陳其美趕回東京,臨走前透過上海的報界,把中日密約給捅了出去,袁世凱那個叫恨啊!他上輩子好像與陳其美有仇。
第四章 窮忙活
《中日密約》大曝光天下驚動,英、美也極為震驚,美國人知道袁世凱與日本有《密約》,同樣美國與日本之間也有默契,可是日本人太無恥了,他們把美國在兩江的利益也寫進了《密約》中,對此美國反對密約,英、法均對密約向袁世凱北洋政府質詢,全國各界進行了大規模示威遊行。面對著各家媒體的長槍短炮,外交部否認《密約》。這極大的刺激了日本人,袁世凱想反悔可不行,便向袁世凱施壓。
中國民族運動者們本就反對袁世凱稱帝,再加上這個《密約》他們的反對的聲音就更大了。
北洋的將領也突然來了一個大轉變,紛紛勸說袁世凱“下來吧,兒皇帝不能當。”
袁世凱氣的吐血不止。
段、馮兩人繼續賦閒在家,說什麼也不肯出山。
外國友人的態度是十分重要的,由於袁世凱嚴重傷害了美國及美國人民的感情,美國公使提交了一份外交函,反對袁世凱稱帝,英、法等國也表達了相同的意思,同時對日本施壓,準備找日本單獨敘敘。
雖說歐洲在打戰,各國無暇東顧,但也不能容忍日本人這樣肆無忌憚的破壞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秩序,察覺到犯了眾怒的日本人,一邊向各國示好,一邊繼續對中國政府施壓。原本支援袁世凱日本人此時也突然轉至反對其稱帝。
楊洪森則“代表”美方向袁世凱致電稱:“美方反對稱帝,該因陛下與日本所籤之密約,嚴重損害了美國在華利益。”
袁世凱認為如果要讓各國重新支援他那麼就要在《密約》的問題上進行協調,廢除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只有修約。好在日本人也願意修約,從而利益共享。不過在稱帝方面,卻不在支援袁世凱了。
中國民眾的聲音是不可能忽視,當皇帝是需要群眾基礎地,拿波侖能當皇帝正是因為有人民地支援。現在中國各界都反對,為了各國在華利益,皇帝還是最好不要當了吧。
袁世凱不願意放權皇位,袁克定就更不願意了,所以關鍵的問題就全部集中到了西南的問題,西南的戰局將決定著袁世凱皇帝的命運。
西南可不是說解決就能解決,當今天下公認的兩大軍事家蔡鍔、蔣百里均在雲南,所以有人就向袁世凱獻計請楊洪森出皖入川,袁世凱心驚不己立即把獻計的人給抓了起來,他與楊洪森關係是不錯,但也不至於好到這個份上。雲南要打,但兩湖也不可以有閃失,楊洪森如果再奪了兩湖,那麼他的北洋政府就要喝西北風了。南京的內外線的訊息讓他安心不少,楊洪森同意為北洋軍提供軍械彈藥,但前提是北洋需付錢才能給貨。袁世凱對此也沒有什麼異議,你讓楊洪森白給軍火根本不可能,不過折還是要打的。
兩江運送給北洋軍的第一批軍火,分乘兩船運至武漢交由王佔元,其中包括仿98式毛槍6000枝,子彈200百萬粒,手榴彈4萬粒。蔡鍔那邊楊洪森也同樣送去了大批的軍火。
雖說楊洪森援助了大批軍火,唐繼堯還是指望著楊洪森早點出手才好,北洋軍在四川境內也佈下了10萬餘眾,這可不是滇軍一家可以對付的。
“也不知道楊都何時能起兵響應。”
對此蔡鍔看的還是比較透徹,“楊玉琨起兵是必然,不過不在此時,他這是打著圍魏救趙的注意。”
“這不是要藉機削弱我們滇軍。”
“楊玉琨起兵必出兩湖,兩湖有北軍近二十萬,若想一舉拿下,他可是希望我們多承擔一點。”
“還是要楊都早日出兵為好,十萬北洋軍已經不好對付了,如果再來二、三師,只怕我們會更加艱難。”
蔡鍔並不太在意楊洪森的援軍,這仗還是要自己打,老想著援軍仗怎麼打的好。
雲南這仗是越打越大,越打越精彩,那些換裝下來的老舊步槍翻新後終於重獲新生。楊洪森對外銷售的軍火產品以步槍、手榴彈為主,重槍機、火炮都是自用。關於105MM野戰加農炮的情況袁世凱主要還是從王佔元處所得知的,但是據內線訊息,皖軍最大的口徑為義大利75MM野炮,所謂的大口徑實為拋雷器。袁世凱相信了後者,一來他不相信安慶有能力生產105MM野戰加農炮;二來以前就有某些人士將拋雷器當成了大口徑野戰加農炮。王佔元也沒有什麼證據。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