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部分(第3/4 頁)
楊洪森“便賣”海外的資產,籌款800萬美元,購買戰爭債券,中國工商界也紛紛解囊購買債券。朝鮮華組織、流亡海外的朝鮮民族運動機關也紛紛籌款派員購買中國戰爭債券。
軍列滿載著士兵進入東北,加上先期進入東北的吳佩孚部,東北張作霖部,在江北駐紮了30萬中國軍隊。
英、法對於將要開始的朝鮮半島的戰事無能為力。
日本駐北京的公使在撤離中國時,將溥儀掠走帶至日本。
南京政府向東京方面發表警告,宣佈溥儀、康有為等叛國罪成立,取消對清皇室的一切優待。
馮國璋名正言順進入了紫禁城。
溥儀、康有為並不想到日本,但在日本軍人的挾持下,他們哪些還有說話的份,就這樣他們成為叛國者。
吳佩孚與張作霖都很清楚這次南京調他們入朝是什麼意思,但是他們還必須執行,比起張作霖,吳佩孚很爽快,雖然他的思想落後,但是打日本沒話說。再者說他可是一個聰明人,自然能看出北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所以乾脆順應民意。
國內的其它不隸屬於南京政府的部隊都進行了相應地調動。
蔡鍔、蔣百里在中日戰爭爆發的前期回到國內。
經楊洪森提名蔡鍔被任命為陸軍總長,負責國防軍建設,這可是蔡鍔一直想建立一支強大的中國軍隊。
援朝大將為直系將領吳佩孚,參謀長為蔣百里。主要將領有馮玉祥、張作霖、張孝淮等。
楊洪森更是請自飛抵北京就援朝作戰召開了第一次軍事會議。
與此同時,日本方面也在整軍備戰,鑑於中國軍隊在山東的表現,日軍在先後向朝鮮增兵達15萬人,使駐朝總兵力達到25萬人,日本內閣認為朝鮮勝敗關係到帝國的存亡,考慮到中國必定使用化學武器,日本軍方正加緊研究和製造。
朝鮮的北部已經完全失控,大韓民國解放軍在各地起義者和數百萬百姓的支援下收復了一處又一處城鎮,民兵武裝發展到了30餘萬人。
4月25日,英、法、美、俄、意五國對中、日問題進行最後一次調停。日本政府拒絕引渡溥儀,中國政府拒絕撤兵,經過6個小時的談判最終調停失敗。
中、日雙方開始了一戰以來,東方戰場最大規模的會戰。
當日本軍方很多人準備將中國一腳踢進深淵的時候,另外一些日本人卻認為,這場戰爭日本即使勝利也將是失敗者。可是,朝鮮對日本的意義實在是太重大了,只要打勝了,買單的必定是中國。
日本政府開始在國內進行動員,所有的一切都要為戰爭讓路。
軍方人士對勝利充滿信心,他們認為日本舉全國之力,三到六個月之內就能掃平朝鮮,奪取東北,逼中國政府簽訂鉅額賠款,日本外交官員提前與英、法串聯,要求他們答應將東北以及滿蒙劃由日本管理。
日本的設想是英、法兩國最為擔心的。
美國政府認為中國不可能打贏這場戰爭,過分的幫助中國只會激怒日本,他們的支援開始出現了動搖。
坐鎮北京的楊洪森,對於日本陸軍的能耐在經過山東戰役後已經對其有了全面的認識。即:1917年日本陸軍根本不能與1937年小鬼子相提並論。
第九卷 保平爭勝
第一章 京城謀殺案
第一章
巴黎和會開幕前夕,中國和會代表洪國勝、汪聞賢,韓國和會代表金尚勳拜見了威爾遜這位讓中、朝人民無比感激的美國人民的總統。
在中朝人民與日本帝國主義作戰最艱苦的歲月,正是美國人民的幫助,中朝軍隊才在朝鮮半島上最終戰勝了驕橫的日本帝國主義。
“總統先生,中國代表和韓國代表請見。”
威爾遜很清楚中國人、朝鮮人來此的目的,他對於這些黃皮猴子沒有好感,但是他是美國總統,一言一行都代表著美國的利益。
洪國勝、金尚勳來此的目的就是徹底解決半島問題,中、韓和日本在半島的爭鬥的兩敗俱傷,中、韓軍隊目前無力南下,日本軍隊也無力北上,但是雙方仍然在咬牙切齒的準備再幹上一仗,這個時候外援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洪國勝、汪聞賢、金尚勳進入了威爾遜會客室,威爾遜起身走了過來,“我親愛的中國朋友們。”
洪國勝知道他這次來對了,美國人民是站在中國人民邊地。
“總統先生,我代表中國政府、中國人民對美國政府、人民再次表示感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