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部分(第3/4 頁)
又怎麼樣,這裡可是租界,你老闆來了,老子一電話就廢了他。”
“楊大老闆,小弟言語多有冒犯,還請你多多見諒。”
“留你,留著你,你們老闆還真以為自己是根大蔥。”
馬裡來黑大個把日本來使帶到後院埋在了桃樹下。楊大喜變了,變了有些冷血,其實真正變的不是他,而是環境變了,所以他也要跟著變,這叫與時俱進。
日本上海情況站長土肥眉頭緊皺,楊大喜絕對是一個可以繼續投資的潛力股,但是他受限於經費壓力,他也可以用有限的資金投資其它股,但是風險也會隨之增大。至於檢舉楊大森他不會真的去做,因為此舉純屬畫蛇添足。
“這個人的味口的真是大大地……”
“中國人最近又向美國訂購4艘輕巡艦、11艘驅逐艦,軍部方面要求我們將此事調查清楚,那邊不如很放一吧。”
“楊大喜就交由你負責跟進,那些該死的美國人。”
日本對美國根本就沒有好感,因為美國一直是他們在太平洋上的重要競爭對手。隨著,美國分艦隊進駐三都澳,他們已經被白色艦隊給包圍了。
中國海軍最近幾年發展迅速,新增添了不少新式艦船,除了最初添置二艘重型巡洋艦外,後又向美國購買了“中山”號萬噸重巡洋艦、“逸仙”號四千噸輕型巡洋艦,1917年年初中國選派了300名海軍學員前往美國實習,現在他們又向美國購買4艘輕巡艦、11艘驅逐艦。雖然中國海軍遠不是日本的艦隊對手,但是這種趨勢是十分危險的。中國聲稱是為了用於近海防禦,但是明眼人不難看出這是針對日本海軍的,讓日本人更為擔心的是,福建船廠自行設計建造了一艘英國人訂購的名為“藍色之星”排水量4500噸的商船。能造商船,就能造軍艦,中國一旦擁有了建造大型艦船的經驗,勢必對日本造船業、日本海軍構成巨大的威脅,而更為直接的威脅來自於中國大陸對臺灣。
臺灣的中國人自日本登島後從未放棄過鬥爭。而孫中山私下與日本友人接觸時就曾提出過用朝鮮換臺灣的意見。但朝鮮與臺灣對日本來說就好像扁擔的兩頭,對日本來說兩個都很重要,兩個都不想放棄,可現兩地的統治均受到衝擊。
臺灣籍福建人郭林為了響應朝鮮戰爭曾發動起義,被日本人殘酷鎮壓,起義失敗後退往福建時被日本海軍捕獲,處死於高雄。郭森起義只是一個開始,隨著各種襲擊、破壞等各種惡性事件成倍增漲,日本駐臺總督的對內採取高壓政策,對外打擊中國海軍。
中國海軍與日本駐臺海軍在臺灣有多次軍事衝突。南京中央政府要求海軍部長在臺灣海峽策劃一次進攻,對日駐臺分艦隊進行打擊。
薩鎮兵、陳壁光對日艦作戰信心不足,中國統一後海軍全面整合。近來海軍又增添了“中山”、“上海”兩艦,其它小型艦隻數十艘,海軍支出佔總軍費開支的近二分之一。而建造一艘戰艦抵的上一支精銳的武衛近衛軍師,對於這樣的銷金窟孫中山都曾產生過動搖,試圖削減海軍軍費開支。
精銳的武衛近衛軍師的在朝鮮戰場上的表現堵住了那些國會議員的嘴,現在該是海軍行動了。
薩鎮兵必須用一場勝利來證明海軍的價值,但是諸海軍將領卻憂心憧憧。
當年亞洲第一艦隊已成為過去,現在的日本人遠比中國強大,朝鮮戰事開了這麼久,北方艦隊被日本分艦隊封在勃海內,日本海軍甚至極其囂張的突入渤海擊沉中國海軍驅逐艦、炮艦各一艘後揚長而去,氣的渤海艦隊司令劉冠雄臥床不起。國會隨即發難,認為劉冠雄治軍不嚴,導致軍心散漫。而業務水平低劣,最後竟然依靠駐塘沽的陸軍才迫使日艦撤退。
中國海軍的主力艦隊在福建,當訊息傳至福州時,諸將請戰,薩鎮兵認為手中的本錢打日本本土艦隊那只有逃得份,但對手若換成了臺灣的日本支艦隊,那還指不定誰逃呢!命令下達後,福建海軍一線備戰,各艦政委進行總動員,駐馬尾的中國海艦主力頓時殺氣騰騰。
第十八章 絕世美少女登場
薩鎮兵手中的艦船不少,但是絕大部分已經老舊不堪使用,適用於海洋作戰的艦隻卻不多。
讓薩鎮後遺憾的是“鎮海”、“定海”2艦正在英國人的指揮下在大西洋上圍堵德國襲擊艦,“海容”、“海籌”、“海琛”、“海圻”4艦在英倫作為輔助艦對德作戰。
“如六艦在此,我又何必如此煩勞。”
薩鎮兵以“中山”和“逸仙”號為核心,配以練習巡洋艦“應瑞”、“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