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第3/4 頁)
溥儀先生,總理正在等您。”
看著這個都不知道怎麼走路的皇帝陛下,楊洪森露出了邪惡的微笑。
“陛下,您不必緊張,我沒有傷害您的意思,只是想親自確認一下您現在的狀況,請坐。”
溥儀在太監攙扶坐在了沙發上,但是他的眼睛卻一直看著隨時待發的衛士。
楊洪森微微一笑,“你們都出去吧,讓我陛下單獨談一談。”
對於溥儀處置上,其沒有回國之時都已經決定了,雖然很多人主張殺,但是孫中山認為其不過是被挾從,可以從寬處理,但是早先對其承諾的優厚待遇已不在適用。
坐在那裡楊洪森與溥儀聊了聊家常,詢問了他在日本的生活情況,接著告訴他在南京,已經安排他的住處。
“比起北京的紫禁城可能要差些,這是我為您爭取到的最大的利益,陛下在未來的日子裡應當好好的考慮一下自己的人生道路,畢竟時代已經不同了。”楊洪森的話溥儀一句也沒有聽下去,他認為這一切陰謀。
康有為對於判決繼續抗爭著,要殺他的人和要保他的同樣很多。
孫中山利用特權赦免了康有為,楊洪森將其安排了南京文史館,讓他編修《清史稿》。
至於,其它的一些政治犯,楊洪森給他們安排了一個好去處,四川樂山。其中的一些楊洪森看不順眼的死硬分子全都被公開槍決。
征戰朝鮮的吳佩孚、馮玉祥等人在官方的大力宣傳下,成為民族英雄。吳佩孚因為戰功晉升為陸軍元帥,與他相比馮、曹則行情是每況愈下,馮國璋向南京請辭回到保定當起了寓公,直系的另一員大將曹錕在開出條件後順應形勢退出了政界。
吳佩孚成了直系的新首領,可是這位新首領直接投入了楊洪森陣營。現在的形勢不同了,像他這樣的保守型軍人,要不然繼續為新政府效力,要不然學習二位大佬榮退,但是剛從朝鮮戰場回來,豪氣沖天的吳佩孚不甘心走下這個大舞臺。
武力統一中國這事他沒有做成,讓楊洪森做成了,這讓北洋的諸葛亮,大說既生亮何生喻之感。恢復舊日河山便成了他新的人生奮鬥目標,只是他擔心革命黨不容他。讓他放心的是楊洪森並沒因為政見不同而不待見他,兩人在南京所談涉獵範圍極廣,政治、經濟、軍事甚至於詩詞,楊洪森不會寫詩詞,但是他會抄詩詞,大氣磅礴的詩詞連吳佩孚自嘆不如。
吳佩孚以辭職歸鄉來試探楊洪森,楊洪森當以三顧茅廬之禮,請他出山。
“玉帥有匡濟天下之才,怎可終老於鄉野,請玉帥拋開政見之異定要助玉琨我一臂之力。”
吳佩孚本來就是尾巴翹上天的人,他喜歡被人捧的感覺,自詡才智可比諸葛亮,楊洪森本人甚至託人挽留,吳佩孚也沒有再堅持,比起曹錕,楊洪森絕對算是“英主”。
跟著他老楊走,不要說恢復舊河山,將中國打造成新時代的帝國主義列強也是有可能的。
至於未來的發展前途,楊洪森是文武全才,但身為總理的他精力有限,軍政不能兼顧,而南京政府的那幫將領中也就出了個楊洪森,其他都是一群碌碌無為之輩,不能與玉師他相提並論,至於那位蔡鍔,多拜蔣百里謀劃才擠身中國名將之列,這種不是靠自己本事上來的,鄙視他。
楊洪森對吳佩孚就極為欣賞,他在洛陽練兵時給士兵編寫的軍歌,讓日本人氣的跳腳。
也許是所處陣營不同的原故,他與日本人不對眼,晚年不願投日,被氣急敗壞的日本人毒殺。
在楊洪森看來吳佩孚是這個時代的將才,他所缺的便是展示其軍事才能的大舞臺。
吳佩孚倒入中央,加速了直系併入中央系統。
直系在抗戰期間少有投日的,對於這些人的安排人,除了早早被列入黑名單的,大部分將領都保留原職。至於原皖系的那些幹部,楊洪森藉著朝鮮戰爭的勝利,很多人被清退出了軍隊等要害部門,下調至冷衙門或二線服役,皖系中唯一漏掉的條大魚就是徐樹錚。那個歷史上親日的奉系頭子張作霖此刻已轉投進了楊洪森的英美陣營,楊洪森保留了黑龍江的地盤未去動他。其子張學良報考進入了中央陸軍學院成了楊洪森的弟子,對這位大帥哥,楊洪森可是下了不少本錢。
戰爭的勝利將很多現實的問題給掩蓋了,而中央政府牢牢控制著輿論導向,把握著人民的情緒。很多學者寫文章指出,朝鮮戰事的勝利,標誌著中國已經步入了世界強國之林。
在國會有例會上,楊洪森再次發表講話,要求黨內同志團結一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