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第3/4 頁)
,並不代表中、英問題就能同樣和平解決。
中國人封鎖香港到是其次,他們把手都伸進了英屬殖民地。
緬甸北部抵抗力量一直很弱小,那個所謂的緬甸解放陣線也是最近才冒出來,但他們裝備精良,軍事素養高,憑藉著北部複雜的地型與英國當局展開了叢林游擊戰。緬北正在變成第二個越北,由於法國殖民地政府允許中國派兵協助圍剿抵抗軍,導致北方成了越南國民黨的地盤,他們不但建立起了地方政權,而且在中國人的幫助下訓練、武裝了一支數萬人武裝警察部隊。當英國指責中國支援緬甸解放陣線時,南京方面表示願出出兵圍剿,英國立即回絕。
朱爾典曾與楊洪森私下交換過意見,但雙方的分歧太大。
楊洪森認為英國根本就沒有誠意,當即表示待歐戰結束兩國政府再行協商解決。
目前歐洲戰局繼續朝著有利於協約國一方發展,德國已經沒有得救了,除非他們能造出原子彈,而德國的崩潰比楊洪森所“預料”的早了幾個月。美國從17年4月加入協約國直到18年4月,準備了一年的美軍終於歐洲戰場,英、法在美軍登陸後向德國大舉反擊,德國頑強的抵抗使雙方再次陷入僵局,這次德國的五臟六腑全傷透了,戰爭進行至1918年8月時,德國爆發了革命,基爾的水兵們提前行動了。
來自中立國瑞士的電報讓楊洪森愣了半天。
“達林,發生什麼事情發生嗎?”楊洪森身上傳來一陣惡寒,雖然他們生活有一段時間了,但是‘達林’一出毛髮倒豎。
“歐洲最新的電報。”
宋美齡實在想知道歐洲的什麼電報,會讓他有這樣的表情。
“德國爆發了革命,紅色的革命。”
宋美齡當然明白紅色的革命是什麼,“戰爭要結局了嗎?”
“是的,戰爭很快就要結束了。”
“你是不是覺得戰爭結束的太快了。”
“不,只是覺得太突然了。”基爾的水兵們不彙報就提前行動了。美國的反擊比德國人想象要迅猛的多,而德國人的損失也比會戰之初預想的要大,面對失敗的命運,軍國主義分子準備進行最後了抗爭,龜縮的德國海軍部發出了“自殺”的命令,水兵們本能進行了抵制,這次事件最後演變了革命運動。楊洪森所謂的突然,是因為革命提前了二個月爆發。
西藏的問題終於有了結果,就在**代表團在南京談判期間,中央軍的先頭部隊一個營到達了拉薩,密集的槍炮聲將農奴主嚇了一跳,達賴半夜從拉薩出逃,
英國駐藏領使向中國軍隊提出抗議,要求中國軍隊後撤,停止進攻,很快英國駐藏辦事處遭到襲擊,而他們遭此橫禍的原因是他們有大功率電臺卻不給中國人用。
本著好漢不吃眼前虧,英國人向中國入藏軍隊繳了械。
農奴主們得知中央軍只有數百人便拼湊起十倍的戰力,對突入拉薩的中央軍發動了進攻。藏兵的英勇是不可否認的,但是他們武器太低劣了,那些英國教官還準備將他們的同胞解救出來,結果發現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了任務。
當中國軍隊進行無差別炮擊時,這些農奴主害怕了,因為已方陣營出現大規模不正常的傷亡,而那些英國教官早就溜了,對於來自文明世界的他們說,自然清楚炮彈內裝的是什麼。
個別農奴主雖然叫囂著要繼續打下去,但是更多地人表示了和平的願望。
當西藏代表團看到新成立的西藏省臨時政府的通電後,明白了他們的使命已經結束了。對於那些試圖對抗中央的大農奴主,中央進行了最嚴厲的懲罰——西藏全境廢除農奴制。
農奴制在西藏高原存在了上千年,這是農奴主興旺、發達的根本之所在。一些農奴主當即選擇與中央合作,另一些農奴主則選擇對抗到底。
對抗這正中楊洪森的下懷。外交部指責英國政府幹涉中國內政,收留達賴分裂勢力,策動西藏叛亂。
達賴其實仍在西藏,不過既然是找茬自然是瞎話瞎說。
當英國正在慶祝將來到來的勝利時,遠東的局勢卻越加讓人擔憂起來。
蒙古的問題是最先得到妥善解決,以哲布尊丹巴為首的蒙古王宮到達北京時受到了孫中山的接見。孫中山的要求就是不對抗,不分裂,在此基礎上,中央政府保障蒙古王宮的各項權利。哲布尊丹巴這位蒙古事實上的國王被留在了北京,其衣食住行由中央保障,實際上形同軟禁。
南疆的叛亂來也快,去也快。失去英國公開了支援,“突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