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部分(第4/4 頁)
與頭山滿私人會談中,孫中山表達了對這些商人的不滿。
對於日本企業在華間諜活動,這在日本並不什麼秘密,那些在華生意做的比較好的企業,全都與政府有來往,沒有政府的扶持,生意根本做不長久。
頭山滿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一概否認嗎?
美國、英國、法國的一些企業在華也從事間諜活動,不過沒有日本這樣的肆無忌憚。
日本代表團此次來在華雖然簽訂了數份貿易合同,雙方就貿易中的磨擦進行了磋商,對於一些歷史遺留問題雙方廣泛地交流。
日本企業在華雖然遭到過毀滅性打擊,但是日本企業仍然削尖腦袋向內地發展,這一方面是經濟工作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統戰”工作的要求。
中日合資、合作企業是攻入中國的橋頭堡,是發展情報員的招募處,……
所以,發展中日合資、合作企業非常重要,而且刻不容緩。
想要讓中國對日本開放市場沒有問題,但是日本必須做出相同的表示。作為相互平等的貿易伙伴,日本也應該允許中國企業進入日本市場。因為,國府同樣需要強大地“日奸”啊!
在與頭山滿見面時,楊洪森談到了新時期下的“東盟共榮、共進、共恥”的“三共”理論。
頭山滿等人對“大東亞共榮”理論雖浸淫多年,但是比起楊洪森這個後輩還是有所不及。尤其在經濟這塊,頭山滿腦子根本不夠用,至於那些隨行的社長也被楊洪森那一套一套的東西,說的一愣一愣。
在“大東亞共榮”理論的基礎上,高瞻遠矚地提出的“共同體”一說,即經濟、軍事、政治一體。“共同體”是共榮的前提,只有將個體併入共同體中,才能有效地協調各成員的關係。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大東亞共榮不是一天就成功,而大東亞共榮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作,這需要我們制定出縝密的計劃,有階段的實現。”
“我們現在正處於大東亞共榮的初級階段,中、日兩國應當,……”
雖然沒能讓這些日本客人對他滋生出濤濤江水般的敬仰之心,卻也達到了預料的效果。
頭山滿等人的“大東亞共榮”基礎是“皇道”,楊洪森“大東亞共榮”基礎是“銀行”。
國府準備對日開放金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