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第2/4 頁)
觸,鼓動對日製裁。英國對日製裁的態度不明確,法國有些想幫中國人的意思。
法國與中國之間私下就東南亞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利益交換,法國不願為日本損害自身在遠東的利益。
在澳門問題上受到脅迫的葡萄牙也成為了對日國際制裁支持者之一。
在東盟主席會議上,中國ZF提出對日本製裁,得到了多數國家的同意,迫使日本代表一怒之下退出東盟,這讓日本在遠東政治變的更加孤立。
中、日談判中,中國ZF對賠償的金額一再加價,從最初的2000萬美元,增加到8000萬美元。
談判僵持不下,朝鮮衝突再度激怒起來。
美國方面為此進一步加大的對日製裁力度,美國人不怕日本人翻臉,這個時候日本再愚蠢也不會選擇兩線作戰。在美國國會例行會上,一些議員提出用實際的行動支援中國盟友。
海軍方面希望能對日本在太平洋的擴張進行一次小小的懲戒,而幫助中國盟友的確是個不錯的藉口。
國會中這些少數人的提案未被採納,不過為了對日本ZF進一步施壓,美國海軍二艘巡洋艦被派往遠東。
經過了二個多月的談判,中、日再次達成的停戰協議,雙方對三·八線,甚至半島的駐軍數理都做了進一步明確,在英國ZF的協調下,日本補償中國800萬美元。至於,雙方在戰爭中投入大量的化學武器,在英、美、法、意四大國的主持,要求雙方對各自的化學武器進行銷燬。
中國ZF認為發展化學武器是中國的自由,其它國家無權干涉。
眼看協議無法達成,英、美、法、意四大國許諾只要中國放棄化學武器研究,他們願意放寬對中國的武器出口,對於美國軍火商來說這的確是一個好訊息。中國有數百萬軍隊,軍火需求量之大非美國陸軍可比。對於這塊大餅,英、法、甚至義大利也早就盯上了。
日本對於西方放寬對華武器出口極為驚恐,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比中國研究化學武器更可怕。
《中、日華盛頓協議》的簽訂,西方各國外長認為遠東將從此進入了和平。
簽訂協議的日本代表感到了從來沒有過的羞辱感,這一情緒很快就轉化成為對西方各國的不滿,以及對中國的強烈復仇心。
因為簽訂了這份日本歷史上自所未有的喪權辱國條約,代表團回國家後遭到了圍攻,首相及大部分內閣成員向天皇遞交了辭職書,800萬美元不是一個大數字,但是他的意義重大。當中國人走上街頭歡慶的時候,日本下層軍人正在密謀刺殺現任日本首相等一班子日本官僚。
隨著,西方各國放寬對華武器出口,美、英、法軍火商紛紛來到中國兜售他們最先進的武器,楊洪森要他們的武器,更要他們的生產線。
第二十八章
為了打好與歐美的關係,楊洪森總理代表中國政府出訪歐美,他的第一站就是美利堅合眾國。
6月中旬楊總理乘美國火輪“東方”號到達美國東海岸,受到了各界華人華僑以及美國政府要員歡迎。那些捧場的商人無不是盯著楊洪森的口袋中的支票本。
作為中國親美派的重要人物,美國政府給予最高規格的歡迎。
在華盛頓,楊洪森與哈定見面。國會上,宋美齡代表楊洪森進行了演講,宋美齡的演講贏得了一片掌聲,美國各大報紙大篇幅地進行了報答,在照片的一角,楊洪森看到了自己。
宋美齡代表楊洪森與美國政府要員接觸,則楊洪森不停地與美國工商界人士會面。
摩根、洛爾菲勒這些在美國舉足輕重的大人物,楊洪森都一一進行了拜訪。
在楊洪森、宋美齡結束了在美的二個星期的訪問前往英國的時候,美國的商人在楊洪森的口袋裡共掏出了5500萬美元。
楊洪森歐洲之行包括四個國家,即英國、法國、德國、蘇俄,英國是楊洪森歐洲之行的第一站。
機場上除了歡迎的人群外,還有大批抗議者。楊洪森在英國的行程並沒有因為這些抗議者受到影響。中國政府與英國政府就雙邊關係、經貿往來、技術合作等達成了協議。楊洪森同時為兩江集團進入英國及英國殖民地出構築了一條橋樑。
英國楊洪森還與猶太社團的主要人物會面,在遠東他可是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支持者,並且其與遠東猶太財團有著良好的關係。
法國與中國因為法屬印度支那問題發生過多次武裝衝突,造成兩國關係一度惡化,此次歐洲之行就是為了改善與法國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