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部分(第2/4 頁)
勇作戰而被裁撤的軍人組織起來。軍方準備將國家的政權奪過來,內閣對那些軍人也早就不滿,趁機削減軍費開支,同時將戰敗的責任一盆子扣在無能的帝國陸軍部頭上,陸軍部遂海軍部拉下了水指責其戰爭期間“通敵”,各方都在相互推卸責任。
中國駐日使館人員在撤除日本時下達了通告,但是還是有大批的中國滯留在日本。
中國政府宣佈日本斷交後,日本駐華也向中國提交了國書,日本大使館由北京遷往上海。
對於中、日斷交孫中山表示遺憾,國會中以楊洪森、黎元洪為首的親英、美已經完全把持了政府。在朝鮮對日作戰不斷取得勝利的刺激下這批人在國會中提出了在朝鮮對日本最後一戰光復朝鮮半島,這一提案得到了朝鮮籍議員們的支援。
最近,中國過於好戰引起了英、美的注意。在臺灣問題上中國人表現的越加極為激烈。
臺灣的華人集會活動遭到了日本駐臺部隊鎮壓,國府方面立即做出反映,這使得臺灣變的異常不太平。
英、美大使第一次看到日本大使在揮舞著拳頭的中國外交人員面前變的唯唯諾諾,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他們還真是不敢相信。
在亞洲政治平衡的框架內,日本不能太弱,兩方勢均力敵才正正好。比如,讓中國發展陸權,讓日本發展海權,這樣的話兩個國家就不會有什麼衝突了。
這種近乎於一廂情願的劃分引起了中、日雙方的不滿,但是雙方都預設了這種新的平衡。儘管英、美從中斡旋,中、日兩國關係未得到任何改善,兩個國繼續仇視對方。中國利用東盟將日本孤立於亞洲諸國之外。在美國的一些專家來看,這種孤立讓日本更具有侵略性。
在1921年赫克託·C·拜沃特寫的《太平洋上的霸權》一書,描寫了一支日本艦隊偷襲了美國在停泊在珍珠港內的太平洋艦隊,同時進攻關島和菲律賓,美國在戰爭初期,連遭慘敗的情形。
楊洪森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大為驚奇,因為未來太平洋戰爭確實就是這樣發展的。
“我靠,這傢伙不會也是穿越的吧,有機會要聯絡一下感情,真的是太有才了。”
美國將只是將《太平洋上的霸權》當成了奇幻小說,但是日本人卻將其列為了海軍大學的課程。
第三十章
中、日的遠東爭霸被,英、美的全球爭霸所掩蓋,但是中、日兩國並沒有放棄各自的權利。
日本正在重塑日本陸軍的精神,中國則開始了大規模造艦運動。
美國按照英國的協定對中國出口的艦隻的噸位進了嚴格限制,而之前他們還曾經打算幫助中國建造戰列艦。
中國一個大國,沒有海權的中國是不完整的,而且在未來的遠東霸權爭奪中,怎麼能沒有海權。收復臺灣也需要藉助海軍的力量。
“這個世界不是隻有美國人會造船,我的技術團隊可是非常強大。”
只要有人材和技術,其它的都不是問題,資金那都是小意思,只要造血機器不停,楊洪森根本就不需要為錢的問題而擔憂。
這屆的美國政府很強大,只要肯花錢,多大的事情都能搞得定。而最近楊洪森卻停止了與哈定班子的聯絡。醜聞爆出來後,哈定總統班子的負面新聞越來越多,楊洪森可不想與他牽扯上什麼關係,如果被美國主流媒體發現了會很麻煩的。如果再被日本煽風點火那麻煩就更大了。
美國政府為楊洪森提供了位新的軍事顧問,麥克阿瑟因為美國政府的需要被派往菲律賓,而那位巴頓楊洪森已經對他徹底失望了,這傢伙除了脾氣爆燥之外,而且還不幹正事,成天在研究裝甲兵戰術。對於中國的BT/3型坦克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巴頓認為中國的BT/3型坦克在世界範圍內都是極為先進的。在朝鮮戰場上它們將英、法的坦克打的潰不成軍。
坦克在目前環境還處於初級階段,所有美國不急於發展,等相關的戰術等配套都成熟,憑藉美國強大的工業和經濟實力,拉幾條生產線,造幾輛坦克那還不是小意思。
日本陸軍認識到了坦克在戰場上的重要性,遂將有限的資金向這一方面投入。
BT/3型坦克的良好效能和較為成熟的生產工藝讓楊洪森最終決定批次生產BT/3型坦克以適應未來地面戰爭的需要。部分拖拉機生產基地開始轉型為坦克生產基地。
麥克阿瑟在他的許可權範圍內訂購一批BT/3型坦克供菲律賓陸軍使用。這是第一批出口的中國坦克,中國在非洲的友好國家衣索比亞也向中國訂購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