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第2/4 頁)
命者們都稱他為“中國最無私的革命家”。
這讓楊洪森比孫中山更偉大,孫中山幹了一輩子還是一個窮人,但是我們的領袖革命數年,一下就捐了數千萬元,黨內的同志開始積極向領袖學習,學習他的“無私”和“一心為黨”。
第三十章
楊洪森設立最早的紡織公司在上海,真正意義上的紡織公司卻在安徽,安慶紡織廠是安徽省最大的紡職廠,最初成本只有30萬,幾年的發展擴充後達到了600萬元。棉紗在中國屬於暴利行業之一,投資好一年就能收回成本甚至實現微利,比如安慶紡織公司,盈利率平均高達84。5%,透過政策性調控,該廠的產品壟斷整人皖、贛市場。此後該廠重組為三星紡織集團公司,總資產近1700萬元,總部設於上海。透過政策性保護其競爭力不是那些民營企業所比擬的。
三星集團建立之初就註定要與日本紡織業做鬥爭。這是自鋼鐵業之後,楊洪森與日本之間發生了第二起大規模商業利益衝突。
日本一直希望在東南扶持一個親日軍閥,可眼前這位完全就是一個親美分子。
除了紡織業外,比如麵粉、生絲、火柴行業楊洪森乃至於社會人民黨都要與日本商人展開廝殺,搶奪市場份額。
隨著楊洪森的崛起,日本正在失去南方的原料和傾銷市場,社會人民黨對區域內民族資本家的資金、政策支援,使得這些民族資產迅猛的發展,成為了日本商人強而有力的對手,而楊洪森更是透過“優先知情權”獲得豐厚的利益。
為了對付日本楊洪森緊抱著美國大叔的毛腿,他努力說服美國投資者在中國進行投資。
“我的老朋友,你不是開玩笑吧,在南方勘探石油。”畢遜來到南京後一臉不相信的看著楊洪森。
根據美孚在中國的地質專家們在中國的數年考察,他們認為中國可能出油的地方是陝北延長地區,其次就是四川盆地。
美孚一直想在延長地區進行實際上的鑽探,但是日本宣稱在延長,他們與中國政府簽訂有協議,日本商人有優先開採權,為此美、日兩人不停地朝對方臉上噴著口水,最後延長的問題一直未得到解決,再加上陝西的兵禍,以及交通等諸多因素,這個企化案進行在擱置中。與美孚有著石油合作的畢遜當然知道這個情況,所以當楊洪森提出在五省區域內勘探石油時,在畢遜看來這就是個賠本的買賣。勘探石油和鑽進取油是不同的,勘探至少要花費數年的時間,先期投入幾百萬美元,甚至幾千萬美元,搞不好血本無歸,畢遜自認為小有薄財,但是對五省內大規模進行勘探活動實在是太不值得了。
“作為公司董事會的股東我持反對意見。”
這次和東南亞那次不同,上帝那次也許是可憐這個中國人,可是他不能每次可憐中國人,難道上帝是中國人,上帝是他親爸爸嗎?
有時楊洪森的確認為上帝就是他親爸爸。
實際上楊洪森只是想讓畢遜和他一起賺錢,不然這傢伙到時又眼紅,猶太人都這樣。而帶他一起賺錢以後讓他辦起事也有積極性,可是這傢伙不相信他南方能鑽出石油。
“唉,既然這樣那就算了,不過我成立新公司後你可要幫忙啊,不管打不打到油,我給你預留10%的股份,怎麼樣?”
10%股份並不代表著必然的收益,它代表的可能是一種相反的含義。“謝謝你的好意。作為你的老朋友,恕我直言,你這次的投資風險實在是太大了。”
“十倍的風險就意味著百倍的利潤。”
畢遜心道:隨隨便便就能打出井,那麼老子就信你算了,還信什麼上帝。
楊洪森個人投資300萬美元石油創立“洪森石油公司”,聽說其要在南方打油井,所有人都等著看這個中國投資鉅子失敗的笑話,在上海的招股活動,應者寥寥無幾,最後他也不裝窮人了,來了個100%控股,其中200萬美元用於購買鑽井裝置,50萬美元用於添置煉油裝置,50萬美元用於前期勘探經費。11月中旬美國裝置就全部運到了,三十輛道奇牌卡車,在部隊的保護下進入了揚州地區。鑽井平臺搭建完畢後,就開始直接鑽井採油了,楊洪森把前期的地質考察這類的這些瑣事全給省略了,當然他不能衝上去打一口油井,怎麼出要先打幾口水井,把那50萬美元前期勘探費花個七七八八這樣才有效果。不管怎麼說,沒有人對揚州出石油抱有信心。
藉口搞美國式的現代化農業,楊洪森向美國人尋求幫助,希望能幫助他建立一家現代化的農用拖拉機工廠。在這一方面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