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第1/4 頁)
中國南方沒有大型拖拉機的用武之地,而楊洪森也沒有打算生產大型拖拉機,他的真實想法是生產坦克。
不過坦克並不是楊洪森武器裝備清單中急需的,機關槍只要有錢就能買到,但是大口徑火炮卻是有錢也買不到的。為了彌補武器欄中大口徑火炮的空白。兵工廠的技術人員做了多方努力,最具有想象力的莫過於將義大利75MM野戰炮改裝為105MM野戰炮,透過中、德、美、意四國工程師的努力,最終成功改裝,大炮射程可達8800米,月產量可達到5門。這項改裝成果,使得皖軍又新添利器。
在火箭炮方面楊洪森有著近乎於狂熱的偏執。
光復南京後,火箭分廠從安慶兵工廠中分離並搬遷至南京重組,形成了一個專門生產、研發火箭彈的機構,為此楊洪森還重金聘請了美國火箭方面的專家。
南北議和後,皖軍火箭彈的研發有了長足的進步,成功製造出了120固定火箭彈,比起當初的鐵皮彈,現在楊洪森有了更多的原材料,更好的機械裝置,火箭彈加工也更加精細。
根據楊洪森的指示,軍事工業委員會正在研究一種新式的單兵武器—“管式火箭發射器”。對這種單兵武器,“精通”軍械的楊洪森給了他們提供了一些發展思路和具體的建議。
那些青島輾轉來到南京的德國技師和工人在德國軍事顧問的協調下,組成數十支技術小組,他們很快就成為皖軍所屬軍工廠的重要技術骨幹。
德國方很重視與楊洪森的交流,當然這種交流是雙向的。他們也從楊洪森這裡技術含量不高,但實戰效果極好的中國木柄手榴彈、步兵地雷等,他們對火箭武器也同樣感興趣。德國方面則為楊洪森提供毛瑟98式步槍、馬克沁重機槍的相關技術資料。
中國仿造88式步槍的兵工廠中最大的當屬漢陽,但德州、上海等兵工廠也都仿製,甚至地方上小作坊也能仿造。雖然用的都是同一款槍,可是由於沒有統一的標準,致使生產出來的槍機械之間部件不能通用,甚至連七九彈藥都不能通用,這種情況在南方的兵工廠中也存在著這種現象。安徽、上海這幾家大兵工廠還好些,如合肥、阜陽、商城、贛州等小廠不能通用的情況就極為嚴重,也正因為如此,軍事工業委員會下文對這些小廠進行整停產整頓。
透過引進美國標準化流水線,這使得“南方聯合省”軍工生產,尤其是輕武裝生產方面產量和質量大幅度提升。
1915年的頭兩個月,安慶兵工廠月產88式步槍4500枝,重組後的上海兵工廠月產步槍2000枝,合併重組的南昌兵工廠、春田兵工廠月產步槍1500枝,投產南京兵工廠月產近千枝,這使得楊洪森的步兵換裝速度得到了保證。
楊洪森的軍事實力在短時間內漸漸膨脹,讓他的鄰居們開始變的焦躁不安起來,湖北的王佔元就是其中之一。
為了摸清皖軍的底,王佔元派遣孫傳芳東行,以購械之名對皖軍的軍備狀況進行調查,結果讓他大吃一驚。
對德作戰結束以來,大批的德國人滯留在南方五省,很多德國軍官因不能回國,便安心地拿著高薪當起了皖軍教官。江西、安徽、浙江、上海都是德國人,他們使得皖軍的素質提升的很快。
孫傳芳曾到安慶和上海兩地的兵工廠進行了實地考察,目前漢陽兵工廠根本不能與此相提並能。安慶實際生產能力遠比外面的宣傳的要大的多,而且眼尖的孫傳芳還發現了大口徑炮彈,有炮彈就意味有大炮,這讓他震驚之餘感到後怕。
在上海逗留期間,孫傳芳一直住在楊洪森為其安排的法租界別墅內,透過楊洪森的介紹,他極便宜的從外國人手中購買了4000枝新式步槍,50挺重機槍,300萬發子彈。
“此次,東南之行如何。”王佔元急切地想了解東邊的情況。
“今日楊洪森之強大,不可同日而語。”
“和我說說吧。”
李純死後來自東邊的軍事壓力越來越大,為此王佔元四處刮錢,小心備戰。他對楊洪森的態度極為友善,對於社會人民黨在湖南的兩處鐵廠都是多方關照,勤加保護,生怕楊洪森找個藉口揮兵湖南吞併他的地盤。
孫傳芳將此次東行的所見所聞如實的向王佔元做了彙報。
“不想這廝盡強悍到如此程度,當初應進言總統殺掉此賊。”
王佔元實在不明白總統為什麼要把這個禍患留到今日,而且還莫名其妙的與他結為兒女親家。
第三十二章
王佔元在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