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部分(第2/4 頁)
傳達到國內。”
楊洪森拉著內田森三在一邊低聲密語,之後友好的握手,然後帶著人離開了外交部,而楊洪森坐馬車至袁府向袁世凱復命。
日本國內的“溫和”派對於軍方的獨斷專行極為不滿,尤其是在造成了重大傷亡的情況下。日本陸海軍準備一口吞下山東,後來發現山東太大了,他們只能控制幾個重要據點,因為兵力有限很多地方都無控制,他們需要更多的兵力來保證膠濟線,因為在這一線他們不斷遭到襲擊。
在島外圍日本用中國人趟地雷的做法,再一次讓日本政府聲譽受損。
海軍指責陸軍就是一群沒用的屠夫。
“溫和派”表示應當立即停戰,透過政治手段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這個時候“溫和派”開始主導一切。9月3日青島實現停戰,9月4日膠濟線實際停戰。9月5日,青島德軍開始準備接受受降儀式。中、日、英三方指揮齊聚。
袁克定這次沒有再磨蹭坐著火車到就到了青島,德國軍人以及德國僑民,分批乘坐火車攜帶財物前往濟南,北洋軍進入青島,與駐守的皖軍上官雲峰、嶽相如換防,堅守在青島的兩支皖軍師,都損失過半,能活的那都可以算是精英了。
袁記名下的報紙大肆吹捧著袁克定的豐功偉業,全國也在慶賀著中國戰區的巨大勝利。而楊洪森乘火車悄然離去回到了安慶,結束其在北京近一個月的逗留。
袁世凱很想將楊洪森留在北京,當初也有很多人建議其把楊洪森留在北京,可是一旦楊洪森真的留在了北京他們卻不願意了,楊洪森在北京期間為袁世凱就軍事、政治、經濟、外交全面謀劃,而且他在袁世凱繼承人態度上支援袁克定,雖然袁克定實在是太廢柴幾乎把事情搞砸,但是最後還是完成了臨門一腳。當楊洪森威脅到北洋集團即得利益甚至他們的權勢和地位時,他們絕對不允許這樣一個南方革命分子進入他們的核心圈子中。
既然是未來的“外戚”,那還是待在外面吧。
楊洪森與蔡鍔相比,楊洪森更像是一個全才,蔡鍔不帶兵他就只能賦閒,楊洪森不帶兵還可以搞經濟、玩政治。
袁世凱私下稱這樣一個人才,孫中山不能用他實在是其沒有眼光,不能將其留在北京實在可惜。
可是說句實話,這樣的人他也不敢留在身邊,雖說可以作為打擊北洋老臣子的強力扳手,但是能力太強,再加上外有強軍呼應,還有美、英、日等良好的背景,把他留上幾年,如果他真的過不了六十歲的坎……
楊洪森走了,袁世凱沒有多加挽留,送行的人不多,但卻是清一色的政府高官,這是袁世凱要求的。
考慮山東的後續問題,楊洪森沒有選擇走津浦線,而是走京漢線,經隴海轉至商邱,沿汽車進入回到安徽,開始了皖北工作的視察。
袁世凱在山東的問題只上演了半場英雄,在楊洪森離開北京後,日本人認為障礙已經清除,他們開始對袁世凱施壓。
蘇南、上海本來都要劃到楊洪森地盤之中,但是日本擔心楊洪森勢力太大,且傾向於英、美遂開始扶持北洋內的親日派,他們把目標鎖定了賦閒的段祺瑞身上,段祺瑞則說服了老對手馮國璋繼續保留蘇南、上海,同時適當擴大張勳的勢力,以牽制楊洪森。袁世凱對個這個建議是有意見的,因為蘇南、上海的部隊不足,時間長了必會落於楊洪森之手,於其被楊洪森搶去,不如大大方方送給他。袁世凱心裡也打著他的小算盤,但又不得不考慮北洋內部的派系間的利益問題。
袁世凱採取折中的意思“拖”,這使得其在山東問題上一下子失去了楊洪森這位政治盟友的大力支援,沒有楊洪森的阻擾,在山東問題上日本人處理起來遊刃有餘,負責打撈浮船塢的北洋海軍完成這一工作後,被日本海軍橫叉一槓,把東西搶走了。北洋海軍當然不服氣,想把船塢奪回來,炮艦VS戰列艦,北洋完敗,如果不是外交部極力斡旋,就連那幾艘炮艦、巡邏小艇、運輸船都被日本拿走當戰利品了。
在其它戰利品瓜分上,德國的商船、補給船、工廠裝置等等全都歸日本,另外,日本將此戰中近6000人的傷亡可都計在中國軍隊的頭上,不但要中國政府支付撫卹金,還要支付日本此次出兵的所有軍費,北洋政府無錢支付日本便強租了膠濟線,控制住了濟南。在軍費上日本把英國人一起算了出去,這博得了英國人的好感,為此,英國對日本表現出來的紳士風度極為支援。
中國戰區的最後結果是中國奪取了青島,接手的卻是日本,他們甚至控制了整個山東半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