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2/4 頁)
至於北洋軍待公坐穩陸軍總長後,可徐徐圖之。”
“此計甚好,這樣一來,袁世凱再無東山再起之可能。”
“不要太過於樂觀了,進步黨競選勝利後最大的難題不是北洋的驕兵悍將,而是糟糕的國民經濟。”蔡鍔眉頭一皺,“袁世凱想要東山再起,就要把新政府的臺子拆了,其手段無非是從軍事、經濟、政治三個方面入手。”
“看來未來的內閣困難重重。”
“敵我鬥爭形勢還相當複雜,我們要隨時做好一戰的準備。”
蔡鍔上京途中出訪安徽,成德的袁世凱得知後眉頭緊皺,楊洪森可是一個扎手的傢伙,這兩人到了一起,必定在謀劃什麼。
南方地區楊洪森倡導建立了南方經濟合作聯盟(簡稱南盟),“南盟”的口號是,“維護地區平衡,發展地區經濟,加強經貿往來,共創富強社會。”贛、閩、湘三省成為第一批成員,其後浙江朱瑞、廣東龍濟光也加入其中,楊洪森還向蘇都馮國璋、鄂都王佔元、滬都鄭汝成發出邀請電。經過這一時間的思考後,袁世凱致電馮國璋加入“南盟”,並向楊洪森傳達這了一些積極的資訊。
孫中山並沒有注意到安慶與北京之間私下溝通,此時他正忙於黨內的資產重組。
袁世凱下野後,為了面對新的形勢,宋教仁主動向孫中山積極靠攏,希望兩黨合併,團結一心,參加國民大選。孫中山固執已見,決心把中華革命黨、社會人民黨的那套移植到國民黨身上,很多革命黨人以各種理由反對此次合併,甚至將孫中山給開除出了國民黨,選舉宋教仁擔任新一屆國民黨理事長,中華革命黨分部多設於國外,在國內政治力量太過弱小,孫中山競選總統全無希望,遂轉向支援黎元洪。國民黨總統候選人宋教仁在首輪中被進步黨總統候選人黎元洪輕易擊敗,導致國民黨逐漸走向分裂,很多黨員都轉投進步黨,眼看著國民黨由二流黨派變為三流黨派,宋教仁等人只得向孫中山全面妥協,兩黨就合併一事在上海進行著深入磋商。孫中山取消了“中華革命黨”繼續沿用“國民黨”這一稱號。新生的“國民黨”明確了孫中山在黨內的絕對領導地位,在這一過程中又有不少國民黨人退黨轉變為無黨派人士。為了進一步壯大“國民黨”,孫中山派遣胡漢民至安徽重談兩黨合併事宜,對於上海孫中山的橄欖枝,楊洪森卻遲遲沒有答覆。
安徽,蔡鍔正在楊洪森陪同在各地進行參觀,其第一站就是安慶兵工廠。
“目前,兵工廠可月產步槍1050枝,重機槍23挺,37山炮8門,子彈65萬發,炮彈8000發,……,……”工廠的負責人候景文匯報著手中掌握的資料。
聽著這些數字,蔡鍔一驚,心道:每個月都能武裝一個團,怪不得楊玉琨敢向袁世凱叫板。
對於現在兵工廠的產量,楊洪森很不滿意,安慶兵工廠有幹部職工8000餘人,下設辦公室、結算中心、生產調整三科,兵工廠內設槍炮、火箭、槍彈、炸彈、火藥、制酸、木工、機修,八大分廠,有各類機械裝置數千多部,到目前為止,產量雖穩步提升,但遠未達到他的預期值。
“目前步槍生產狀況如何。”
“我們改進生產工藝,引進了流水線試生產,到目前已裝配步槍1400枝,重機槍26挺,山炮11門,委員長放心,我們今年月產3000枝步槍的指標,我們廠一定拿下。”
“手榴彈、地雷的生產情況如何呢?”
“炸彈分廠可月產手榴彈3萬餘枚,地雷4000餘-枚,蕪湖、合肥等地的產量到月底才能統一報過來。”
蕪湖、合肥等地的兵工分廠以生產手榴彈、地雷、復裝子彈、修理步槍和機槍為主,同時也少量製造步槍。
參觀了安慶兵工廠後,蔡鍔又造訪了機械廠,觀看了飛機大隊的表演,並且乘“機”在空中體驗了一下飛行,檢閱安徽內河艦隊,這讓他對安徽整個軍事有大致瞭解。現下的楊洪森可謂是兵強馬壯,這反而讓他感覺有一些不明,楊洪森軍力如此之強,以當然湖北的形勢,縱然不能一戰而下,只怕湖北的北洋軍必定傷亡慘重。用現在的眼光去看,當時楊洪森與張勳私下定有勾結,依據當時的情形,楊洪森大可取湖北,入河南,但他卻突然接受了孫中山建議,蔡鍔想不通,如果他在進攻湖北時老師讓他停戰,他會選擇打下去,他不但會打下湖北,而且會一直打到北京城。以楊洪森的眼光,打下去會有什麼局面,他不應該不知道,但是他選擇了停戰,不管他的理由有多少,歸根到底就有一個“私心”。蔡鍔試圖從這個方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