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第1/4 頁)
包括毛瑟步槍80,000枝,子彈30,000,000發,馬克泌機槍1000挺,子彈3,000,000發,山炮168門,炮彈80,000發及其附屬裝備。這些武器將極大的緩解人多槍少的局面。
在新總統未選舉出來前,黎元洪代行總統職責,按照袁世凱的命令,各地首先裁軍,裁撤軍民由地方政府安置,軍械由陸軍部統一調配,北洋首先進行裁減,這並不是袁世凱的姿態高,而是因為北洋軍在此次戰爭表現出了諸多不足,袁世凱準備利用這次機會,對北洋內部進行一次清洗,整頓軍隊,提高素質,這項工作袁世凱準備交由袁克定完成,以增加其在軍隊的聲望。可是事情總是不能如意,有段祺瑞這樣的死硬分子,袁世凱想不操刀都難。
楊洪森根本沒有裁軍的意思,反而進一步鞏固擴充部隊。將安徽方面軍整編為4個軍,共計12師3旅,16萬人。江西方面軍整編3個軍,共計7師2旅,11萬人,主力部隊擴充至27萬人,這還不包括鄖州、南陽、商城三地的駐軍以及民兵武裝。袁世凱的參謀們給了他一個較為客觀的數字,主力部隊約在33萬人,非主力部隊難以估計。
這麼龐大的軍事系統讓袁世凱感到害怕,閩、湘兩省與楊洪森私下結盟,兩省兵力約在6萬人,只要楊洪森不爽,憑藉這麼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他可以橫掃東南。
袁世凱針對北洋內部的裁軍整編根本無法推行,反對者諸如馮國璋、段芝貴、王佔元等將領,他們都清楚和平是假象,他們裁軍的時候楊洪森突然發兵怎麼辦,不要認為這種事只有袁世凱能幹的出來,楊洪森也是能幹出來的,而且楊洪森在南方擴軍整備,他們必須時刻保持著兵力上的均衡,不能有一絲懈怠,這時候裁軍整編純屬扯蛋。
另一個特殊的人物就是張勳,他與袁世凱貌合神離,“南征”期間與楊洪森有“裡通賣國”之嫌,馮國璋告過御狀,但是張勳在徐州手握4萬大軍虎視中原,袁世凱也只好忍了,他不忍也要忍。
張勳不會裁軍,更不會讓“太子”到他這裡搞整編,面對著半公開的決裂,他選擇了與楊洪森結盟。
為了防楊洪森和袁世凱,張勳的部隊編制很大,軍械和糧餉皆不足,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其在蘇北開始了大規模的軍囤——“種煙土”。張勳也是被逼的沒有辦法,他在北洋系統屬後孃養,什麼都要靠自己的雙手,而最來錢的生意當屬煙土。
“不種鴉片也可以,陸軍部的那些老小子先把我這個月軍餉付了。”
黎元洪雖為代總統,但是每一筆花銷需經過前總統簽字附議才能生效,做總統到他這份上也算是鬱悶到極點,無怪乎進步黨內正在推薦新的總統後選人。
張勳對輿論天生免疫,天下指責他,他就指責陸軍部,指責袁世凱,反正都到這個份上了。
袁克定在老頭子下野後也灰溜溜地離開了陸軍部,氣憤之餘跟著老頭子去了皇家避暑山莊。
“作為上位者要一定要沉住氣,你這樣心浮氣躁不行。”
“父親,那些傢伙一個個擁兵自重不聽上命,再這麼下北洋就完了。”
“不要滿口這傢伙,那傢伙,段祺瑞、馮國璋都是你的長輩,我是信任他們的,有我在北洋是不會垮的。”
“可是,父親,那些進步黨人。”
“有黎元洪在出不了大事,那些是步黨人能蹦就讓他們蹦去吧。”
袁克定就知道老父一定還有後招,不然不會心甘情願的下野。
黎元洪並沒有袁世凱離開北京城而鬆懈下來,密探們依舊在他身邊晃盪。梁啟超期間找過他,稱已將其得意弟子蔡鍔召到京師,他準備推薦蔡鍔擔任陸軍部總長,以此來整頓北洋陸軍,進而控制京畿。為了獲得更多的支援,他還蔡鍔取道安徽,見見“討袁”名將楊洪森。這個安排簡直就讓黎元洪吐血,這個梁老頭子連這個都敢想,控制京畿,你也太天真了。
第二章
受其老師以及副總統黎元洪電請蔡鍔動身來京,離開雲南之前對部下都做一一安排,這才起程。
京師的時局梁啟超已派人轉告,進步黨要想在大選中取勝,最大的敵人不是國民黨,而是北洋袁世凱。
北方諸省均在北洋軍人控制中,進步黨要穩坐天下就必須要有足夠的支援,所以此次上京他蔡鍔另一個任務便是結盟楊洪森。
楊洪森的大名蔡鍔早有所聞,正是此人拉開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取南京、援湖北,所到之處戰無不勝,皖軍善戰天下聞名。據說此人早年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