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4/4 頁)
“該你了。”紅鸞示威地提醒道。
丁寧在現代雖然是個高中生,但吟詩作詞實在不擅長,對於沈若仙出口成章,她內心佩服得五體投地,但嘴上仍不甘示弱,抱著僥倖心理——古人做了那麼多詩詞,隨便借鑑一首也沒人知道,於是吟道;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幾人不禁玩味一笑。
紅鸞嗤笑道:“紅鸞雖然是個下人,沒怎麼讀過書,可是也知道這是唐朝詩人王維的《相思》。”
丁寧倒吸一口涼氣,哎呀,她把這事想得太簡單了,想不到一個小小的丫鬟對詩詞的出自和題目尚有如此的瞭解。強調說:“我只是借古人詩詞營造下氣氛嘛。聽著……”小腦袋瓜飛速地運轉,吟道: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沈若仙淡淡一笑,說:“如果若仙沒有記錯的話,這應該是唐朝詩人李商隱的《無題》,這只是前四句,後四句是: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丁寧心頭又是一顫,這沈若仙實在是才華橫溢,博古通今,若想矇混過關還真不容易,看來唐詩是不行了,宋詞——必須找一首公元1012年以後的宋詞,還要有深度、有水平,對了——李清照,這位驚世才女寫的詞一定可以。丁寧暗自思忖著。
“丁大女俠,我們已經欣賞了兩首古人的佳作,等待您畫龍點睛的鉅作呢。”淳于文峰挖苦道。
“這詩詞歌賦實在乏味,咱們還是談點別的吧。”張風平打圓場說。
“表少爺,偏心可不要太明顯呦。”紅鸞說。
沈若仙當即喝令道:“紅鸞,如此沒有規矩,還不快向表哥道歉。”
紅鸞心不甘情不願地說了聲:“表少爺,紅鸞不懂規矩,請表少爺海涵。”
沈若仙也忙打圓場說:“表哥,小時候咱們種的那棵連理樹如今已經長得老高了,我陪你去看看。”
“好呀。”張風平滿口應允。
“比試還未分勝負,怎可就此罷休?如果丁姑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