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第1/4 頁)
“哦?”
“夫人,不是咱們信不過您!關鍵是這東西實在是太難以讓人相信。造自鳴鐘又不是隻靠一張紙!那得是手藝。您不造,其他人也能造。我們又怎麼知道其他人不知道這手藝?再說了,就算其他人現在不會,保不準以後鐘錶多了,也就都會了。那咱們的錢不就是白扔了嗎?”曹三喜說道。
“不錯。說得很有道理。不過,諸位都是精明過人,如何用這東西賺錢,又如何能防止別人偷學手藝,諸位只要稍一動腦就自然能想得到,又何必非要難為我呢?”莫睛說道。
“呵呵。於夫人,不是咱們為難您。實在是咱們對您的鐘表並不感興趣啊。”常威笑道。
“不感興趣?”有趣!莫睛心中想道。這些晉商,白手離家,發了家之後回家又是造宅,又是建院,又不斷收集各種寶物以充之,而且什麼能賺錢就幹什麼,連雜貨鋪都經營,沒想到居然會對鐘錶這東西不感興趣。這著實讓她沒有想到。
……
“夫人,五百萬兩我們可以借給您,不過,您要出面幫我們一個忙!只要您幫了我們,到時候,不要利息,本金我們也只需要您還三百萬兩就夠了!”亢嗣鼎看到莫睛有些沉默,暗裡一笑,又開口說道。
“哦?什麼忙?”莫睛奇道。這幫“老西兒”平時連個官職都懶得捐,怎麼會突然這麼大方?兩百萬兩銀子買個幫忙,這種事倒還是頭一次聽說。
“呵呵,”亢嗣鼎跟其他幾名晉商頭子相視一笑,說道:“我們想請於夫人您幫我們在遼東、朝鮮開一條路!”
“遼東,朝鮮?”
“沒錯。就是這兩個地方!”候慶來點頭說道。
“這兩片地方都不小,而且朝鮮又跟我沒什麼關係,這路怎麼開?”莫睛反問道。
“夫人請放心,其實我們並不是要真的開路,我們只需要能在這兩個地方泊船就行了!”常威又說道。
“泊船?……遼東、朝鮮,海港!”莫睛嘴裡唸叨了一會兒,然後,她緩緩地抬起了頭,“你們想去日本!?” ;。;;;
第三卷 物華天寶 第二百零七章‘ 販銅
天津——遼東——朝鮮——日本!
自康熙繼位,平定了多半叛亂之後,整個清朝開始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於是,這就造成了鑄幣用的銅料供不應求,除國產的“滇銅”外,還需從東鄰日本長崎補充,被商人們稱之為“滇洋並辦”。
起初,採買回銅由沿海一些民商承辦,後來,“八大皇商”之一的范家家主範三拔見這樁買賣有厚利可圖,於是聯絡各家皇商,奏請包辦,並提出願意減價交售清廷的競爭條件。康熙見此舉可為清廷節省一大筆開支,終於於幾年前,準其所請,將“蕪湖、滸墅、湖口、淮安、北新、揚州六關應辦寶泉、寶源二局額銅改交內務府商人承辦”。
而這樣過了兩年,範三拔由於因羸弱多病,體力不濟,便早早地將家業交給了年僅二十幾歲的三子範毓賓!
不過,範三拔沒有想到的是,以亢嗣鼎為首的晉商們也已經看上了到日本販銅這塊肥肉!只是,由於范家出手早,兩年的時間裡,對於販賣日本銅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體制,很難從中搶奪。所以,亢嗣鼎一夥人就只能眼看著範毓賓繼承父業後,由於熟諳銅務,每次如約出色完成任務,越來越受清廷賞識,又進一步得到了清廷的授權,把荊州、鳳陽、太平橋、龍江、西新、南新、贛關等各關需要從日採購銅料的買賣全部承包了下來。而且,他們還聽聞,範毓賓雄心勃勃,已經開始暗中籌劃更大規模的獨立的對日交易。
本來,他們以為自己只能眼紅的看著這個不受他們待見的范家子孫越過越好,卻沒想到,莫睛突然來了。
從曹三喜的口中,亢嗣鼎等人得知,莫睛跟奉天府尹、新任理藩院尚書費迪南關係極深。於中,他們的心動了。
須知,赴日購銅是件極為艱險的事,風險頗大。購銅商船在每年夏至時,就須裝載日本人所需要的中原土產雜物出海,九月中旬,裝載銅料等日本貨回國;小雪後、大雪前夕再次出海,次年四月回國;計一年只能運銅兩次,借季風往返。這些船,常年漂泊於海上,出沒洪濤礁嶼中,隨時都有葬身魚腹的可能。
不過,曹三喜等人都是白手起家的能者,他們發現了另一條路。這就是走北方,走近海!
清朝南北方的商人經營重點有些不太相同。除了清廷的直接統治區,北方的商人想發財,大多是朝北方或者西北(東北大多屬於皇商的經營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