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第3/4 頁)
北海道屬於中國,日本是中國藩屬,幕府必須每年向清廷進貢兩次,賠償中國五十萬兩黃金這些條件之外,於中還要求日本向中國商人和船隻開放全境以及所有的商品貿易,這一條經過井伊直興和柳澤吉保等人的力爭,最後變成了日本向中國商人開放開放名古屋、大阪、兵庫(今神戶)、神奈川、馬關、野邊地(在津輕海峽附近)以及整個九州!而且,日本還要供應中國船隻淡水、糧食、保護漂流船員、准許中國人上岸遊覽,中國船隻有權在日本近海及內海自由航行、停靠等等,並且,日本還必須降低關稅。另外,於中還要求幕府必須大力推行中國文字,並鼓勵日本人學習中國語言,行中國禮儀,結果,這一條成了幕府一方三人除了北海道的歸屬權外答應最快的一條。本來,於中還提出了割讓對馬島給朝鮮,種子島、屋久島、奄美列島給琉球,結果,井伊三人堅決反對,後來又表示對馬島堅決不能讓,至於奄美列島、種子島以及屋久島則是薩摩藩的事情,結果,於中告訴三人自己會去找薩摩藩去談判,這三人也沒什麼表示。
談判進行地一直還算比較平順,於中又向柳澤吉保三人提出了自己蓄謀已久的一條,那就是“中國軍隊有權討伐對中國無禮的日本大名,而且幕府必須派兵助戰”。結果,井伊直興三人在這方面死不讓步,硬生生把這一條磨成了“中國可以討伐對中國無禮或者冒犯中國的日本大名,但出兵與否必須獲得幕府的同意!”
最後,商定條約的四人在這份條約的簽字畫押,並蓋上了幕府將軍以及於中的提督大印!……將軍與提督籤的條約!也就是說,這是一條兩國的皇帝可以否認的條約。不過,吃虧的一方很顯然是幕府。而這個條約上面還有一點比較不同的就是,於中並沒有稱自己一方為“清國”,而是稱的“中國”,他對幕府三人以及手下諸將的解釋是:“華夏自古就被稱為‘中央帝國’,做不了中央帝國的,就成不了那麼多國家的宗主國,成不了天朝上國,如今既然我們大清是那片土地的主人,所以,這‘中國’就是指的我們大清帝國!”
就這麼著,談判結束之後,於中又在江戶灣等了一天,等到幕府用最快的速度把兌換好的一百二十萬兩黃金搬上船之後,他就又帶著人悠悠然然地離開了。
而在於中離開之前,井伊直興曾要求他放回北海道的幕府軍隊,結果於中以須得請示朝廷為由拒絕了。而所有人好像都忘記了那個酒井忠清,也根本就沒有人提起過他。 ;。;;;
第三卷 物華天寶 第二百三十七章 再次圖謀
“軍門,您對幕府是不是太寬容了一些?”
一出江戶灣,年羹堯就向於中問道。他在長崎的戰利品光現錢就有二十多萬兩黃金和一百萬多兩白銀,這還不算範毓賓“僱”他所用的那一些以及他賤價“賒”給範毓賓的那些值錢物品……。如此猜度一下,幕府的底子絕對更厚。可於中居然只向幕府要了五十萬兩黃金的賠償,這有些出乎他的意料。如果按他的心思,手裡把著對方的首都,那還不獅子大開口?至少也得要個五百萬兩黃金才符合身份。
“寬容?你弄錯了!之所以放幕府一馬,並不是因為我心慈手軟,而是因為現在的幕府確實沒多少錢,光看這些年那個德川綱吉都做了些什麼就能知道。‘涸澤而漁’的道理難道你不懂嗎?現在就把把幕府打趴下了,不符合我們的利益。……何況,真如果逼急了,狗可不只是會跳牆這麼一招。”於中說道。
“軍門。日本的這個幕府相當於他們的攝政王,如果它倒了,日本肯定會亂成一團,到時,我們豈不是可以亂中取利?”年羹堯向來比較注重暴力。
“呵呵,你就別跟我裝傻了!咱們有多少兵力?如果憑著咱們這區區一兩萬兵馬就能打下日本,幕府也就不會撐到今天了!你可別忘了,人家總共有兩千多萬人呢!……再者說了,就算打下來又能如何?不錯,你那樣確實可以嬴利一時,可是,朝廷會讓咱們接著在這兒耗下去嗎?最後的可能只會是日本內亂,打出一個或者幾個梟雄,到時,你我可就不會像今天這麼順風順水了。”於中答道。
“現在的日本也照樣會亂上一陣兒吧?”年羹堯又說道。
“不錯,日本確實會亂上一陣子!不過,真說起來,幕府的筋骨未傷,反倒是西部諸藩被我搞的損失不小,不僅是財力,還有兵力!比如前田家,他們的小山丸城也差不多被毀了。所以,我估計幕府極有可能會把自己的損失嫁接到藩候國的頭上,說不定還會趁機廢掉幾家……”於中笑了笑。
“您的意思是,到時藩候國很有可能會跟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