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燕齊宋三國征戰令(第1/2 頁)
燕國能打仗的將軍有不少。
兩百年的沉澱,底蘊還是很厚的。
但是能打仗,修為還很高,足以支撐國戰級別的,目前只有兩個,一個是西涼鎮國公高玄元,另一個就是勤政殿裡的平南王趙堅。
高玄元是燕國開國皇帝一手培養的親信,開國立下大功,後賞賜一道國運精母,才得以突破元嬰。
但當年高祖皇帝突破元嬰失敗,死於雷劫之下,導致現在沒有高祖皇帝的威壓,高氏有點尾大不掉的感覺。
而且當年高玄元拿到國運精母的時候,並沒有像陽炎天以及齊國那些元嬰一樣,向天道立下世代忠國的誓言。
所以皇家趙氏是不太信任高玄元的,而他也註定不能用於這次即將到來的國戰。
那可用之人,就只剩趙堅了。
但趙堅,也同樣有皇室忌憚的因素。
趙堅當年是高祖皇帝收養的義子,原本是個孤兒,名字也都是高祖皇帝起的,趙堅他倒是對著天道起誓過,發誓永生永世都是趙家人。
比之高玄元,似乎趙堅更值得信任。
但從法理上講,如果整個趙氏的頂尖修士都死完了,那趙堅是有理由成為燕國的攝政王的,甚至能徹底成為燕國的主人。
這就是整個趙氏防備其的原因所在。
當年高祖皇帝死於雷劫之下後,二代帝君趙盛明就開始以各種理由,讓其一直留在京城,不得回封地,防止平南王府一脈進一步壯大。
趙盛明目光如鏡的看著趙堅,他心裡還在斟酌。
發兵南下是必然的。
南邊九國,也只有九個國君是元嬰修為,而且清一色的都是元嬰初期修為,他們燕齊宋三國聯手,加一塊的元嬰修士都近二十尊,元嬰中期的也有好幾位,甚至還有紀日新這位元嬰後期的。
只要三國不內訌,打下來是沒有意外的。
讓趙堅領兵也沒問題。
可打下來之後呢?
之前燕齊宋三國之間是相對安定的。
所以南邊的延陽郡有沒有元嬰修士坐鎮,是沒有太大關係的,而且後來紀氏落戶青雲山脈,皇家趙氏就更不用擔心這個了。
等一切塵埃落定後,南邊就必須得有元嬰修士坐鎮,來防範齊國北上。
第五代皇帝趙獻君還沒有突破元嬰,他兒子第三代帝君趙利信又修為盡失。
如此之下,那他肯定不能過去,必須得留在京城坐鎮中樞。
陽炎天的隨時監視國運,不能出去。
梅道理跟高玄元是一樣的原因。
所以坐鎮的人選,還只能是趙堅。
但那樣,意味著要將束縛其一百多年的韁繩撒手,其也會如同脫韁的野馬,徹底不被控制。
可局勢已經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那九國也必須出兵。
後面與齊宋爭鋒也是必然的。
趙堅...畢竟還是姓趙吧!
... ...
宋國京城皇宮之中。
得知訊息的三位宋國帝君直接暴走。
根本不管燕、齊那邊的反應,直接在宋國全境釋出征戰令,要求宋國內每家每戶必須要有男丁參軍,大大小小的修仙世族也必須派遣家中子弟上戰場,甚至那些宋國籍的散修都必須服役一年。
宋國要直接向南邊九國宣戰。
宋國祖制和燕國差不多,不過歷史要比燕齊都要久遠,可惜最早的四代皇帝沒趕上天機現世,已經死的翹翹了。
但宋國皇族趕上天機現世的後面四代皇帝運氣都十分好,全有驚無險的突破元嬰,第九代皇帝李向道天資也是極為出眾,傾斜資源的話,後面差不多六十年便可以嘗試突破元嬰。
原來整個宋國原來一共七位元嬰修士,四位都出自皇家李氏,甚至宋國僅有兩尊元嬰中期修士也同樣是兩代帝君。
但是現在第八代帝君李至中身殞,第九代皇帝李向道致殘,這簡直就是騎在宋國頭上拉答辯,絕對不能忍!
不過征戰令釋出之後。
宋國的三代帝君也開始冷靜下來了。
第七代帝君親自跑了一趟齊國去將李向道接了回來。
第六代帝君也跑了一趟燕國,確認一遍三國聯手南下的事。
後面的兩天。
燕國和齊國也都連連在國內釋出征戰令。
至此三國算是真正的統一目標。
那就是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