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糜爛的局勢(第1/2 頁)
如果說周皇后和王承恩的話,就像紮在崇禎皇帝心頭的一根刺;那接下來時局的變化,就逼著他不得不出手了。
……
崇禎十七年正月。
自從李自成定都長安、建立了大順政權後,他就按照顧君恩的計策,開始緊鑼密鼓的做著攻打京師的準備。
過完年後,他命權將軍田建秀和一眾文官留守長安,自己則親率大軍東征。
當他們渡過黃河後,就進入了山西境內。
隨即,他們一鼓作氣,沒費什麼力氣就於正月二十三日攻佔了山西重鎮平陽。
……
自孫傳庭戰敗身死後,明軍守將大都已經失了膽氣;平陽守將陳尚智就是其中之一。
他只是稍作抵抗,就決定獻城投降。
這一下,就像多米諾骨牌一般,河津、稷山、榮河等州縣相繼被大順軍一戰而下,周邊的地方守官都望風而降。
這裡面,又出現了一位崇禎朝的悲催文官——山西巡撫蔡懋德。
他雖是一介文官,卻很有保境安民的勇氣,每每都衝殺在了第一線,親自坐鎮平陽抵禦大順軍。
奈何手下的都是豬隊友,陳尚智突然降了,將他賣了個徹底。
蔡懋德不得不從平陽撤離,一路逃回到了太原。
地方上的一把手都撤了,自然導致局勢更加的紛繁複雜、民心也是風雨飄搖!
這時候,他的二號豬隊友也出現了:
巡按御史不問青紅皂白,彈劾他棄守平陽,導致時局糜爛。
所以,他隨即就被最大的豬隊友崇禎給光榮的解職了。
接任山西巡撫的是郭景昌。
這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小算盤打的叮噹響!
他對山西的形勢以及渙散計程車氣民心早已心知肚明,知道去了前線也於事無補,反而很可能丟了小命。
所以,接到任命後,他很沒節操的故意拖延,走走停停;就是不願意限期到任。
已經下崗的前山西巡撫蔡懋德,還是有底線和節操的。
他看群龍無首,只得在被解職後打起了白工,以一介布衣身份組織太原守軍決死守城!
他的努力,還是有效果的,但是真的不多;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太原軍民的拼死抵抗都化為了泡影!
最終,這位布衣率殘部與李自成軍巷戰;不敵後,撤到了三立寺。
蔡懋德面對沒有任何希望的局勢,最終選擇了殉道,在寺中懸樑自盡;部將時盛也選擇用弓弦吊死在他旁邊……
……
李自成對這位大明的忠臣還是很欽佩的。
聽說他自盡後,還專程到三立寺檢查了他的屍首;最後,用佩刀親手割下了他的頭顱。
這很難讓人不懷疑:
沒讀過多少書的大順王,就是以“割腦袋”來解釋刎頸之交的。
也許,大順欽佩的表達方式,自來都是如此狂野和血腥。
之後,李自成還遇到了另一個他欣賞的人,那就是率殘餘與他激戰的陝西布政使趙建。
在他力竭被俘後,李自成本想招降他;可趙建寧死不屈。
最終,李自成惱羞成怒,親手射箭,將這位文官射成了刺蝟!
……
根據《明史》記載:
太原之役,可以說是異常的殘酷而激烈。
明朝官兵在這一役中,表現出異乎尋常的忠勇與血性,共有四十六位文武官員戰死或自殺。
城破後,李自成為了壓服民眾,將他們的遺體全部倒懸城頭示眾。
而那三千多的普通士卒,也大部分戰死,只有極少數僥倖趁亂突圍逃走。
耐人尋味的是,老朱家的晉王朱審烜沒有選擇殉國,而是乞降;李自成也一改常態,竟然準其歸降。
……
經過這一劫後,李自成彷彿看到了明庭軍民抵抗的勇氣和決心。
他想到的辦法,就是徹底壓服住這種勇氣。
所以,他立即派出明朝的降官作為“宣傳隊”,宣傳自己“均田免糧”的口號。
而投降他的官員,大多節操都已碎了一地;尋常老百姓對他們的態度,只能用“呵呵”來形容!
李自成見自己政治口號無人響應,有點惱羞成怒的宣告,他大順王要化身“三炮王”:
大順軍兵臨城下時,所有的官兵都不許抵抗,要開門跪迎。
打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