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福王在行動(第1/2 頁)
正在大明各地士紳醉生夢死、流寇姦淫擄掠、官員雁過拔毛的時候,一封檄文傳遍天下,引得所有人譁然!
這篇檄文,正是王國梓以自己的名義發的:
“本朝太祖洪武掃蕩群夷、北擊蒙古,方得克復中原,開三百年未有之盛世,造億兆百姓之福祉;此誠繼往開來之盛主也。
不幸至吾之泰山大行皇帝,雖夙興夜寐、殫精竭慮;然外有闖賊為首之流寇猖獗,內有尸位素餐之奸黨帶路,致有甲申之劇變。
當此時也,地裂天崩,山枯海涸。
婿,半子也。
今吾特發檄文,討逆伐賊,一為大行皇帝復仇;二為蒼生黎庶伐暴。
……”
王國梓找人捉刀代筆的檄文一出,真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正當眾人以為這位王駙馬與自己老丈人鬧了矛盾,想以這篇小作文噁心崇禎的時候,湖廣長江以北、河南大部和安徽南部已經是一片素縞,家家掛起了白幡。
這時候,其他各地的人才明白,這個訊息多半是真的。
等幾個從京師逃出來的內侍,將紫荊城的訊息帶到了南京後,人們才最終確認:
王國梓所發的檄文是真的!
這時候,各地官員除了懊惱沒有爭過王國梓這個首義之外,都紛紛站隊,表示要像王駙馬那樣堅定站位,勢要為大行皇帝報仇!
不過,他們嘴上說一套,做的卻是另一套!
這時候,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關乎著各自的前程命運呢!
如今,崇禎帝已經駕崩,而他的三個兒子: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據說在城破後,都下落不明!
此時,除了為大行皇帝守孝外,最重要的就是另立新君了!
這裡面,可蘊藏著無限的機會!!
……
淮安!
當漕運總督路振飛收到王國梓的討伐檄文時,只覺得一陣天旋地轉。
這裡有必要說一下路振飛這個人。
因為他不僅有節操,還有能力,是明末少有的實幹家。
剛出仕時,他擔任的也是監察御史。
路振飛不畏強權,仗義直言,所奏都是有理有據有節;被他彈劾的,也都是首輔周延儒、次輔王應雄、溫體仁等強人。
因此,他也令一眾權貴為之側目。
不過,他這樣不給上官面子,自然也時常被穿小鞋,導致他早年屢經官場起伏,仕途絕非一帆風順。
後來,他就被趕出了中樞。
不過,不管是巡按地方,或是出秉臺垣,他都能積極任事,絕無絲毫推諉逃避;且為人清正剛介,不懼權貴,可以說是崇禎朝真正的清流。
此時,路振飛已經被起用為右僉都御史兼漕運總督,駐守在淮安。
這裡地處兩京之間,是京杭大運河的要衝,也是漕運集散、交通轉換的重要樞紐。
他甫一上任,就遣兵肅清當地土匪惡霸,疏浚附近交通。
為了保境安民,他又積極編練鄉勇,手下有勁卒數萬人。
可以說,在他的治理下,徐州、淮安一帶,算是明末較為安生的幾個地區之一。
都說栽得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他的治下很安生,雖沒引來鳳凰,倒也引來了幾隻可憐的龍子龍孫,分別是:
福王朱由崧,周王朱恭枵,潞王朱常淓,以及崇王朱慈爚。
其中,周王已經不堪顛沛流離,早早撒手人寰,暫時還沒下葬。
這群宗室一同過來此地,自然不是因為淮安風景秀麗;而是他們的封地,都被李自成佔了。
其中,潞王他爹朱由樻因為不願接受李自成侮辱式的冊封,還被直接砍了頭!
可以說,這幾個沒爹沒孃的孩子,現在就連封地都丟了,只想找一處棲身之所。
路振飛雖然對宗室不是很感冒,但還是讓本地鄉紳出手,讓他們吃上了一口熱飯。
可當這三位龍子龍孫聽到京師被破,崇禎駕崩的訊息後,個個嚎啕大哭,簡直比當初死了親爹還痛苦。
這倒不是他們故意演的;而是真的傷心了。
此前,爹死了、封地丟了,但好歹崇禎還能提供一碗飯吃;現在連皇帝都駕崩了,他們連最後管飯的人都沒了!
這時候,收留福王的鄉紳杜光紹,卻敏銳的發現了其中蘊藏的機會。
當夜,他一改往日的冷淡,將自己最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