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這位尚書,太過野蠻(第2/3 頁)
失了。”朱權一副大度模樣,接著,又試探的問,“上奏皇上的奏疏,你打算如何寫?”
“嗯……下官以為,還是由王爺你來寫吧。”李青笑道,“王爺若能主動請罪,想來皇上定然會網開一面。”
朱權見他如此寬仁,臉上露出一絲笑意,“如此也好,走私的事兒,本王不會再摻和了,這事兒就此打住可好?”
“那是當然。”李青點頭,“下官一把年紀了,自然不想多事。”
“如此甚好。”
……
翌日,朱權寫了封請罪疏。
李青看都沒看,便直接讓人送回京了。
見狀,朱權徹底相信李青不想多事,放下心來。
三日後,貨物清點完成,數十車走私貨物,被押赴京師,李青的江.西之旅就此結束。
接著,轉戰福.建。
到地方時,已是三月底。
兩月不見,于謙又瘦了些,行事做派越來越不像文官,更像武將。
寒暄幾句,于謙簡短節說了一下進展。
“也就是說,現在走私賊寇已經全部解決,只剩下倭寇了是吧?”李青問。
“是的。”于謙點頭:“這些倭寇和走私賊寇完全是兩類人,賊寇是買賣,倭寇是劫掠,有著本質區別。”
“他們駐紮的海島弄清楚了嗎?”
于謙訕訕搖頭:“本來想著他們主動出擊,下官以逸待勞,不料……”
“不料他們一直隱忍不發是吧?”
“嗯。”于謙神色肅穆,“下官懷疑,有人通倭。”
“不用懷疑,指定有人通倭。”李青冷笑,“這件事你不用管了,本官來辦。”
“是。”于謙拱了拱手,“那下官要不要先去江浙?”
李青想了想,搖頭道:“不必了,就在這兒歇著吧,到時候咱們一塊去。”
“尚書大人,皇上可是隻給了咱們半年時間啊。”于謙提醒道,“現在都快過去一半了,賊寇好清,倭寇難剿,再加上路上浪費的時間……”
“不用急,清剿倭寇不難。”李青相當自信,“甚至不用你我出馬。”
于謙卻持懷疑態度,“敢問尚書大人,有何妙計?”
“這個夠不夠?”李青取出《如朕親臨》放在桌上。
于謙趕忙行了個大禮,然後道:“夠了,可以調兵,但……沒情報啊?”
“會有的。”李青笑道,“你去跑一趟,把布政使、指揮使叫來,到時候就知道了。”
于謙不明就裡,依言照辦。
……
于謙效率很高,五日後,福.建布政使、指揮使一同趕來。
“微臣楊慶(劉海)恭請聖安。”
“聖躬安。”李青逼格很高的回了句,“二位請起。”
兩人起身,作揖:“見過欽差大人。”
“嗯,坐吧。”
簡單客套兩句,李青進入正題,“本官這次來,主要是為了清剿倭寇。”
頓了一下,語氣嚴肅起來,“皇上聽聞福.建沿海鬧倭寇,可是雷霆震怒啊!”
二人心中一凜,忙拱手道:“下官有失察之罪。”
“僅是失察之罪嗎?”李青聲音陡然轉冷:“坐視倭寇劫掠,致使百姓受到迫害,甚至家破人亡,一句失察之罪就能打發的了?”
“你們一個是文職最高官員,一個是武職最高官員,瞧瞧你們,都是乾的什麼事兒?”李青冷笑:
“賊寇走私!倭寇橫行!
福.建出了這麼大的事兒,如若不斬你們,天理何在!?”
“啊?”
二人大駭,心膽欲裂的同時,又感到憤懣,這也太上綱上線了吧?
“不服是吧?”李青冷笑。
“下官不敢。”二人不敢頂嘴,卻也真的不服。
他們都是一省大員,就算真上綱上線,也夠不上殺頭的罪過啊!
但很快他們就服了。
只聽李青淡淡道:“永樂十八年,唐賽兒叛亂,山.東布政使、參政、參議、按察使、按察副使、僉事……以縱容、不作為的罪名處死!
服是不服?!
叛賊所到之處,官吏盡皆處斬!
服是不服?!”
李青眼眸冰冷,語氣森寒:“還是說,你們以為皇上判罪重了?”
“下…下官不,不……不敢!”
二人手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