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朱棣的憂慮(第2/3 頁)
裡八村的俊後生,為了大明,我是流血又流汗……”
“打住。”朱棣頭大,打斷他的滔滔不絕,“沒讓你自我表彰。”
李青:“……”
朱棣沒再繼續這個話題,轉而聊起了其他,二人聊海上貿易,聊關外局勢,聊未來的大明……聊得不亦樂乎。
~
朝堂很平靜,只有朱棣一種聲音。
平靜的日子過的很快,轉眼到了過年。
大年初一,奉天殿廣場。
朱棣照例發紅包,這次沒有畫大餅,甚至連年終總結都省了,只是單純的例行公事。
他的身體每況愈下,多年的政務、征伐,消耗了他太多的精氣神,蒼老的速度幾乎肉眼可見。
李青知道,朱棣扛不了多久了。
事實也正如李青所料,二月初,朱棣病情加重,連上早朝都倍顯吃力。
但他依然堅持,如他所說,以前如何,現在也如何。
李青想讓他休息,以便更好的治療,不過朱棣拒絕了。
用他的話說:一旦躺下,就再也起不來了。
李青拗不過他,只得依著他,儘可能地給他醫治。
朱棣生過好幾次重病,多年廝殺嚴重透支了他的身體,如今扎堆來‘要債’,李青也沒有辦法。
只好一邊針灸,一邊暗中以真氣溫養。
但真氣終究不是萬能的,只能延緩病情惡化。
二月中旬,朱棣病情再度惡化,連上朝也做不到了。
這個不可一世的永樂大帝,終是沒有逃過時間的侵蝕,被束縛在了床榻上。
小胖每日都要來看好幾次,朱瞻基更是衣不解帶,日夜侍候在一側。
朱棣感受著生命的快速流逝,知道自己時日無多,輕嘆道:“瞻基啊。”
“孫兒在。”
“去,傳朕的旨意,讓漢王、趙王進京。”
這一刻,朱棣從皇帝的角色變成了父親,他想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再見見平常見不到的倆兒子。
朱瞻基心中有些不情願,卻也不想爺爺有遺憾:“孫兒遵旨。”
朱棣望著頭頂的床幔,出神良久,輕聲道:“李青,扶朕起來。”
李青扶著他坐起,幫他墊高些枕頭。
同時,按向他的手腕,眉頭緊蹙。
“無妨。”朱棣收回手,抬起揮了揮,周圍侍候著的小黃門無聲一禮,遠遠地退到殿門口。
既避免聽到不該聽的話,又能保證隨叫隨到。
朱棣說:“漢王就藩樂安,距離京城不到千里,驛馬八百里加急只需一日,樂安只是個小州縣,不比濟南、德州,那裡沒有城牆,他萬不敢反,對吧?”
“對。”
“可事情總有萬一,他心裡有氣啊!”朱棣嘆了口氣,昔日畫餅一時爽,如今後悔火葬場,“是朕對不住他,李青啊…”
“我在。”
“如果,朕是說如果,”朱棣定定的看著李青,“如果有一天他真反了,你能不能像保建文那樣保他?”
“好。”李青保證,“真有那麼一天,我會保他無恙。”
朱棣笑了:“那就好,那就好……”
“皇上你歇著吧。”李青跟哄小孩兒似的,哄道:“漢王、趙王,三兩日趕不過來,養足了精神到時才有力氣聊天不是?”
“嗯,好。”
李青扶著他躺下,重新放好枕頭,讓他睡得舒服些。
沒多大一會兒,朱棣便昏昏睡去,李青給他渡了股真氣,又靜坐一會兒,叫來小黃門侍候,起身出了乾清宮。
……
……
七日後,朱高煦帶著兒子朱瞻圻,先一步趕來。
“兒臣朱高煦(孫兒朱瞻圻)參見吾皇萬歲。”父子行禮。
“高煦來啦,”朱棣強撐著坐起身,臉上帶著溫和的笑,“都是一家人,搞這些虛禮作甚,來,瞻圻過來。”
“是,皇……皇爺爺。”朱瞻圻上前。
“都這麼大了。”朱棣滿臉慈愛,“成親了吧?”
“嗯。”朱瞻圻有些侷促,恭敬地點點頭。
朱棣絮叨了會兒,見孫子拘束緊,便讓他退下休息,“高煦,你過來。”
“父皇。”朱高煦走上前,甕聲道,“你身體還好吧?”
“嗯,還行。”朱棣拉著他的手,示意他坐在床邊,“咱爺倆可有些年頭沒見了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