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豁然開朗(第1/3 頁)
李青皺眉道:“皇上,你這是要搞壟斷?”
“啥是壟斷?”朱棣撓了撓頭。
“就是……利益集中在一人手裡。”
朱棣點頭,笑道:“不錯,就是這樣,有錢肯定要皇帝賺、國家賺,那些個富紳日子已經夠好了,他們再富,也不會為民做事,反而會進一步壓榨百姓。”
李青搖頭道:“皇上三思,這樣做……實在是不妥。”
“有何不妥?”
“擋人財路,無異於殺人父母。”李青道,“利益壟斷,很可能會造成動亂。”
朱棣像是聽到了天大的笑話,“朕一皇帝,難道還要忌憚區區地主富紳?”
李青無言以對,朱棣說的句句在理,富紳有錢,遠不如國家富有,但……
“皇上可有預案?”
“有一些。”朱棣道,“朕欲大建織造局,朝廷經營、管轄;茶葉盡皆歸於朝廷,與鹽一樣,改為官茶;減少富紳地主種桑養蠶規模,為朝廷讓路;瓷器,大建官窯……”
李青嚥了嚥唾沫,朱棣這已經不算擋人財路了。
士紳就這幾樣來錢的門路,全被朱棣給掐斷了,即便不造反,也會鬧出大亂子。
來大明這麼久,李青對這時代已經充分了解,帝王絕非後世人以為的那般,呼風喚雨,欲所欲為。
即便是皇帝,也有很多事身不由己,需要妥協。
因為皇帝,也是人,只是被神化了而已。
並非後世人認為的那樣,所有國策一經發布,上下一心,令行禁止!
朱棣太有魄力了,同時,也太莽了。
李青真心覺得這樣會出事,即便朱棣鎮得住,後世之君也未必鎮得住。
老朱禁海,可以說是擋了富紳財路,老四開海,卻做的更絕,直接從富紳身上剜肉。
但李青一時間,又找不到合適措辭來駁朱棣。
因為朱棣這一做法,利國利民。
李青心道:“不對呀,歷史上鄭和下西洋,不是說耗資彌巨,大肆撒錢,極大程度的消耗了大明國力,是賠本的買賣嗎?
可按朱棣這說法,只會大賺特賺,絕不會賠錢!”
隨即,他又想到了朱棣的豐功偉績:通運河、編撰永樂大典、五徵漠北、遷都北京,六下西洋……一樁樁,一件件,哪一樣都耗資彌巨。
可以說,古代帝王,再沒有一人比朱棣還能花錢的了。
可即便如此,大明卻沒崩,反而被譽為盛世,這根本說不通。
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史書抹黑了下西洋的功績,為禁海找藉口。
換一個說法,要是下西洋真是賠本的買賣,那朱棣哪來的錢,辦這麼多大事。
二十二年的皇帝,二十二年的歲收,除去必要的基礎建設、天災時的賑濟、皇宮、皇室宗親開銷、官員俸祿……剩下的,絕逼辦不了這麼多事兒。
大明賦稅真的不高,豐年三千多萬石,歉年兩千六七百萬石,去除掉開銷,餘下的並不算多。
朱棣若真是為了功績,逼得百姓難以過活,百姓絕對造反,又哪來盛世可言?
再者,李青也不相信,朱棣會傻到讓鄭和去滿世界的撒錢,這就不是一個正常人乾的事兒。
這不是撒幣嗎?
即便換成小小朱,他也不會這麼幹啊!
對了,誰是鄭和?
李青蹙眉沉思片刻,一個面容清秀,嘴角常帶著笑意男子浮現在眼前。
這一刻,他終於理通了,整個人豁然開朗。
三寶是太監,太監沒有子嗣,自然也就沒有了列土封疆之心,加上他是朱棣心腹,所以下西洋的人選,非他莫屬。
而下西洋之舉,絕不是耗資彌巨、消耗大明國力,而是支撐朱棣立下豐功偉績的根本。
它是真真的賺錢,而且是賺大錢。
只可惜,朱棣這一功績,被文人寫的史書抹黑了。
這也難怪,老四這事兒乾的的確不地道,擋人財路倒也罷了,還要剜人家肉。
老朱狠,老四更狠,士紳攤上這爺倆,屬實倒黴。
……
朱棣說完自己設想,朝李青道,“你以為如何?”
“……皇上聖明!”李青心裡覺得這樣有些不妥,但這項國策,又著實利國利民,他沒有反對的理由。
“皇上,關於織造局……?”
朱棣蹙眉沉思片刻,“朕想讓太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