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少了一抹鮮豔(第2/3 頁)
國喪期間,府院裡沒有披紅掛綵,年味兒少了很多,生活也少了一抹鮮豔。
大年初一。
本是個給新皇拜年的日子,往年李青都起大早,喜氣盈盈地去領紅包,今年卻一直賴在床上不起,婉靈催了好幾次,他才起床。
新皇剛即位,哪怕不要紅包,也不能不給這個面子。
李青到時,朱瞻基已經在發紅包了。
輪到李青時,朱瞻基輕聲說:“你先別走,等會兒隨我去御書房。”
“好。”
~
群臣散去,二人來到御書房。
朱瞻基揮退侍候著的小黃門,“青伯,過完年我打算整頓朝局。”
李青沒有意外,這符合朱瞻基的性格,事實上,朝局也是該整頓了。
“你打算怎麼做?”
“改制度。”
“怎麼改?”
“放權。”朱瞻基道。
李青大感意外,眉頭逐漸皺起:“太祖、太宗一直牢牢把控著權力,便是仁厚如你父皇,也未曾下放權力,你可想好了?”
“想好了。”朱瞻基道,“太祖創業,奠定了大明王朝,太宗二次創業,將大明抬上一個新高度,構建了大明的骨架;
他們為大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現在,到真正發展的時候了。”
朱瞻基輕嘆:“這些天,我日思夜想,最終發現,唯君臣共治,才是上上之策;
只有這般,才能讓大明再進一步,讓盛世延續下去,讓盛世不再只屬於大明王朝,讓它屬於所有人,讓百姓也享受到這盛世的繁榮。”
李青沉思,如朱瞻基所言,永樂盛世,的確和百姓沒有太大關係,永樂的盛世只屬於王朝。
事實上,永樂一朝的百姓,過得並不算好!
太祖建立大明;太宗下西洋、修運河、徵交趾、伐漠北;仁宗南民北遷,開海解禁。
三位帝王將大明的基礎打得無比夯實,現在到了真正興盛的時候了。
“欲要放權,先要強權,”李青道,“絕不能讓他們野蠻生長,不然後繼之君定會被架空。”
朱瞻基點頭:“這是自然,緊箍咒我已經想好了。”
“是……?”
“太監!”
李青恍然:“也只有他們了。”
單論忠心,太監對皇帝的忠心,遠勝百官,這一點毋庸置疑。
因為他們的權力,皆來自皇帝!
“具體規劃想好了嗎?”
“還沒。”朱瞻基微微搖頭,“這不是先給你說說嘛,聽聽你的意見。”
李青瞥了他一眼:“你不是挺自信的嗎?”
朱瞻基臉上閃過一抹尷尬,“之前是我自負了,現在坐在這個位置上後,我愈發感覺任重道遠,需保持一顆謙虛、進取的心,我一人的能力也確實有限。”
“你能這麼想,已是最大的進步。”李青難得誇他。
這一次,朱瞻基沒有自得,滿臉真誠的說:“青伯,父皇走了,我也傷心的緊,但…日子總是要過的不是?
人要往前看,你一直閉門不出可不行,我需要你,大明需要你,百姓也需要你……”
“行了,少給我戴高帽兒。”李青斜睨了他一眼,“年後,我會上午朝的。”
早朝你是絕口不提啊……朱瞻基微笑:“如此最好。”
李青起身道:“我去看看你父皇。”
“一起。”
……
又有什麼好看的呢?
除了一副棺槨,壓根就看不到人,只是睹物思人罷了。
但李青還是待了許久,待下葬後,他連棺槨也看不到了。
都說離別是為了更好的重逢,可有些離別,註定不會再重逢。
直到現在,李青依舊沒從陰霾中走出來,時常夢到那個憨態可掬小胖墩兒,愁容滿臉大胖墩兒……
正月初九,小胖下葬的日子。
哭喪隊伍連成一排,群臣嚎啕痛哭,有些是因為皇帝離去而傷心,有些則是因為遷都。
他們知道,隨著兩位帝王的下葬,將再無遷都的可能。
李青一路扶棺至獻陵,親眼看著棺槨葬入深深的墓穴,久久未語,彷彿心也跟著葬了進去。
一股風來,風沙迷了眼。
……
次日,朱瞻基正式登基。
年號:宣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