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看走眼了(第2/3 頁)
去東宮。”
“嗯,好。”
大手拉小手,一路往前走。
楊溥忍不住喊道:“於侍郎這樣霸佔著太子是何居心?”
于謙停住步子,轉身道:“本官是受了先帝囑託,奉旨行事,楊大學士若是不服,儘可上奏皇太后。”
于謙也做了十幾年的官了,甚至稱得上三朝元老,自然不是隻知一味的莽。
之所以表現的和太子如此親暱,就是做戲給群臣看的,以此來吸引人投靠。
結黨是必然的,不結黨根本混不下去,于謙不是不知變通之人,何況…他是奉旨結黨!
師生二人瀟灑離去,一群來哭喪的人卻是面色各異。
開始衡量利弊。
靠棵大樹好乘涼,這是官場不成文捷徑。
誰不想做官輕鬆些,升官快一些?
所謂節操……不過是用來包裝自己手段罷了。
甚至,他們投向任何一方,都一樣能穩住自己的名聲,保住節操。
三楊對視一眼,皆眉頭緊鎖,于謙如此大的變化,讓他們始料未及。
在他們的印象裡,于謙不過是個愣頭青,身上更多的屬性,是懟天懟地懟空氣的言官。
誰曾想,這廝竟比他們下手還快。
這次可真是看走眼了!
不過眼下,最重要是先哭喪,他們只好暫壓下鬱悶。
~
——
小道觀。
李青煮著飯,手裡拿著《春秋》一邊添柴,一邊研讀。
他讀的是正經《春秋》。
明朝的科舉考題出自《四書》、《春秋》、《五經》等。
李青這是做兩手準備。
緊急情況上大號,正常情況練新號。
不是他作,放著大號不用非要練小號,而是他大號的號齡太大了。
要是有突發狀況,他可以開大直接莽,但大號終究不能持久,畢竟年紀在那兒擺著呢,除非他想天下人都知道他長生不死。
當然,練小號也不會太慢,因為他有存檔。
實在不行,直接讀檔就是。
再者,還有朱瞻基給他開的掛呢,雖然具體是什麼掛不清楚,但,李青對他很有信心。
在李青認識的這幾任帝王中,沒有比朱瞻基更聰明睿智的了。
“科舉啊!”李青抱怨道,“這可比我當初考大學還難,金陵戶口太吃虧了,孃的,這就叫自作自受?”
沒辦法,他只能用朱允炆的路子,以朱允炆表親的身份入籍。
昨日朱允炆是他表親,明日他是朱允炆表親,有問題嗎?
沒有問題!
這不是套娃,表親相互是表親,這很有邏輯。
唯一不好的就是金陵是個超級富庶的地方,而富裕的地方最不缺讀書人,因為家庭條件好的人太多。
上來就是地獄難度啊……李青搖頭嘆息。
這幾年除了照顧師父外,他一直在攻讀,比當初高考前夕要用功多了。
經常趁師父睡著時,挑燈夜讀。
也不知讀個十來年,能不能考上……李青感慨。
“呲呲呲……”
水蒸氣從鍋沿處溜出來的聲音,打斷了他的科舉奮鬥。
李青將書放在一旁的凳子上,洗了把手,掀開鍋蓋下餃子。
幾年過去,他煮飯已經很好了,不會再吃成粥。
他還學會了包餃子、蒸包子。
有時夢中相遇,他會炫耀自己的手藝,醒來後枕頭也不會溼了。
不再是遺憾,而是美好,他很珍惜那些美好的回憶,也很回味,不再苦澀,很甜,她們笑得很甜,他心裡也很甜。
“咕嘟嘟……”
餃子上下翻湧,沸水滾了幾次後,餃子漂浮在開水錶面。
“熟了!”李青將餃子盛進盆兒裡,用小半瓢涼水降溫,不至於吃著太燙,也不會涼。
師父吃東西比較急,李青怕燙著他。
分成兩大碗,李青解下舊衣做的圍裙,揚聲道:“師父,開飯啦!”
俄頃,張邋遢火急火燎地衝進來,上來就要開造。
李青擋在前面,“師父,洗手。”
小老頭有些委屈,但也習慣了,聽話地去洗手,而後端起碗大快朵頤。
“師父,好吃不好吃,是鹹了還是淡了啊?”李青咬了口餃子,口味適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