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富貴險中求(第2/3 頁)
統!
新皇坐擁天下,朝廷對你用兵,可比對元人輕鬆多了,就算你手上的兵力再擴大數倍,甚至和朝廷兵力相當又能如何?
朝廷大軍的糧食吃完了,可以就近調取,兵源打完了,可以重新招募,而你呢?”
徐妙雲的話,如同一盆冷水,把朱棣剛燃起的小火苗徹底澆滅。
是啊,怎麼贏?
根本贏不了!
朱棣想破腦袋,也想不出自己的勝算在哪兒。
許久,他頹然嘆了口氣,輕聲道:“妙雲,你放心吧,這些道理我都知道。”
接著,將她擁入懷中,“我不會犯渾的。”
徐妙雲沒再反抗,溫順的依偎在他懷裡,輕聲道:“殿下,咱都是快做爺爺奶奶的人了,別折騰了。”
說著,主動送上香吻。
……
京師,奉天殿。
朱允炆坐於龍椅之上,群臣山呼萬歲,行君臣大禮。
“眾卿平身!”
21歲的朱允炆意氣風發,卻也有些彷徨失措,他怎麼也沒想到,庶子出身的他,有一天真的能夠坐在這九五至尊的寶座之上。
抬眼瞧了瞧李青,又看了看齊泰、李景隆,他心裡逐漸有了底氣。
清了清嗓子,“眾卿可有本奏?”
“皇上,臣有本奏。”禮部尚書出班,“微臣和禮部侍郎、郎中、翰林學士……已商議出明年皇上要使用的年號。”
今年是洪武三十一年,雖然老朱掛了,但為表尊重,年號還是要繼續使用,到過了年才能使用新皇帝的年號。
其實在朱元璋之前,年號大多都是不固定的,一任皇帝少則一個,多者數個,甚至十數個年號。
唐高宗就用了14個,武則天更是用了17個,不可謂不多。
但老朱的年號是自己取的,他個人也十分滿意,取:洪大武功之意。
他不願讓文人再議,用以否定自己,因此一直沿用下來,終其一朝未曾改變。
他不改,後世之君自然也不敢改,所以有明一朝,所有皇帝都只用一個年號。
(戰神當了兩次皇帝,不在此列。)
這也是後人,為何用年號稱呼明朝皇帝的原因,如洪武、永樂、嘉靖……
(ps:其實清朝也是繼承了明朝體制,一人一年號,如乾隆、康熙……)
朱允炆聽說自己的年號議出來了,頓時精神大振,“是什麼?”
“建文!”
禮部尚書恭聲道,“建,取建立功業之意;文,取燦若文錦之意;建文,寓意著皇上建立燦若文錦之功業。”
其實,還有一點他沒說,之所以議定建文,也是為了告訴勳貴,屬於文臣的時代來了。
朱允炆很喜歡這個年號,一來,他的名字裡有一個諧音字,二來,他沒有勳貴武將的根基,用這個年號再合適不過。
“好,議的好。”
朱允炆嘴角浮現滿意笑容,隨即又想起皇爺爺的教導:帝王應當息怒無形於色!
於是,迅速收斂笑意,又道:“諸位愛卿可還有本啟奏?”
“臣有本奏。”禮部侍郎出班,“皇上登臨大統,乃眾望所歸,然,承繼大統,父…子繼,才合乎禮法;
懿文太子人厚賢明,臣懇請皇上,追諡懿文太子為皇帝,靈牌移入宗廟正殿!”
“臣附議。”
“臣也附議。”
“臣等附議。”
群臣呼呼啦啦跪了一地,文臣這麼建議,是有道理的,父死子繼才是正統繼承,才最能服眾。
畢竟,你爹要不是皇帝,你如何標榜正統?
後世,楊廷和逼嘉靖認弘治當親爹,看似荒唐,其實也是為了合乎禮法,為了繼統的正統性。
朱允炆沒有任何遲疑,當即拍板同意,讓文臣給老子議諡號、廟號。
群臣高呼:“皇上聖明!”
朱允炆極力壓抑著上揚的嘴角,“眾卿可還有本啟奏?”
“皇上,臣有本奏。”戶部尚書出班,“皇上樂施仁政,為京師百姓減免了三成賦稅,實乃皇恩浩蕩;
然,我大明不止京師一地,大明天下的百姓,都是皇上的子民,還望皇上莫要有失偏頗,寒了百姓之心啊!”
朱允炆微微頷首,“愛卿言之有理,的確不應厚此薄彼。”
略一沉吟,“那就都減了吧,為期兩年!”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