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萬梅園文壇聚會(第1/2 頁)
萬梅園,據說是前朝一位宰相置下的一座園子。
因宰相之子文才蓋世,尤其喜愛詩詞,也喜歡梅花。
可惜才子英年早逝,宰相思念兒子,便將園子裡全部種上梅樹,被稱為萬梅園。
且在每年的臘月二十八,才子去世的那一天,辦一場詩會。
匯聚天下詩才到園中寫詩填詞,希望天上的兒子看到這一場景能感到欣慰。
這一傳統,就一直流傳了下來。
直到現在,臘月二十八已經成為大華文壇聚會的日子。
陳若萱一邊帶著榮奕和田馨朝裡面走,一邊向他們大致講述了下關於這個園子的故事。
說是園子,其實是被山半包圍起來的一大塊地方,稱為小村子都不為過。
一條卵石鋪成的路,穿過一塊寫著“萬梅園”的高大牌坊,往裡面延伸進去。
牌坊之後可見大片的梅林,包括山腰處都全部種的梅樹。
此時正值隆冬,前幾天下過的雪還沒化。
無數紅色、粉色、白色的梅花在瘦骨嶙峋的梅枝上綻放,將雪景點綴,猶如人間仙境。
山風吹過,掉落的梅花如雪片般漫山飛舞,又若空中揚起彩色的雪花,令人震撼。
帶起的梅花幽香直撲人的鼻息,沁人心脾。
田馨驚訝的看向園中,深吸了一口氣,讚了聲:“好香!好漂亮!”
“嗯。”榮奕點頭贊同。
確實是第一次見這麼多梅花盛開的場景,感覺比起早春的桃林不輸半分。
牌坊前有人檢查邀請函,平時這座園子是免費向遊人開放的,也成為京城郊外最受歡迎的冬景之一。
只有臘月二十八這天,會全園封閉,只有拿到邀請函的人才可以進入。
不過陳若萱似乎刷臉就可以直接進去。
因為人家恭恭敬敬的叫她陳老師,壓根就沒叫她拿邀請函什麼的。
可見她在文壇還混得不錯。
進入萬梅園後,陳若萱便帶著兩人順著牌坊下的那條石子路向前走。
兩邊全是密密麻麻的梅林,腳下也如同鋪上了一層梅花地毯。
不時有石子路向兩邊分岔出去,蜿蜒進入梅林深處。
且每個路口處都豎著些顯眼的標識,免得遊人迷路。
一直走了大概兩裡多地,便看到一方池塘。
古色古香的亭臺樓閣繞著池塘而建,同樣有數不清的梅樹點綴其間。
陳若萱當頭走進那間最大的主建築,紅牆青瓦,飛簷斗拱。
正上方掛著一塊牌匾:聽梅閣。
幾根圓形的大柱子,撐起一間偌大的廳堂。
廳裡已經聚了許多人,兩邊佈置著一張張長方形的案几,案几上都放著筆墨紙硯。
看到陳若萱進來,許多人上前來向她打招呼。
有叫她陳老師的,有叫她陳會長的。
唯有兩三個老頭叫她陳丫頭。
陳若萱掛著淺笑,一一回應。
幾乎每個人的名字她都叫得出來,記性還真不錯。
打過招呼後,陳若萱便向榮奕一指:“跟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是易庸。”
一句話,令空氣安靜了剎那。
隨後便是許多人上前熱情的叫易老師,一番自我介紹。
反正易庸感覺耳朵嗡嗡的,基本沒記住誰是誰。
然後才是兩名老者上前。
“原來是代表咱們詩壇打敗含國狗腿子李慕白的易大俠,終於有幸見到了,還真是年少有為呀。”一名老者伸出手。
陳若萱幫忙介紹,這位老頭是晉省詩詞協會、作家協會主席王文軒。
榮奕連忙謙卑的低頭,笑著將王文軒伸出來的手雙手握住:“王老師過獎了!”
反正對文人統稱老師,總沒錯。
另一名老者也伸出手:“長江後浪推前浪,你那幾首詩詞確實令我汗顏。今天得好好表現一番,多寫些好的詩詞出來。”
陳若萱介紹:鄂省詩詞大家及書法大家楊祖新。
榮奕自是一番謙虛。
又有一名四十餘歲的女子上前,笑著伸手:“易大才子,上次的歌詞敗在你手上,今天我可是要來與你好好切磋一番的。”
陳若萱介紹:大華公認的才女,蘇省詩詞協會主席言若珺。
榮奕這才恍然,原來是謝雯那首《我知道你不會來》的詞作者,可惜敗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