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媚娘設銅匭,告密成風(第1/2 頁)
太極殿上,媚娘說道,李敬業叛亂現已平息,本後該重重賞賜將士們。 謝太后恩典。 魏將軍平亂大功告成,本後該重重賞你,魏將軍喜歡什麼呢? 臣討伐叛賊是奉太后之命,本是分內之事,為國出力,不求報償。 好吧,就給你加門下三品,升做宰相吧。 臣的德才學養遠不及裴炎,不敢擔此重任。 你是說裴炎死的冤枉? 如果說裴炎有反心,如同說臣也有反心。 本後知道裴炎有反心,而你沒有反心,不必多說了,你們都退下吧。 是。 退了朝後,武承嗣並未走,他說,姑母,姑母,生他做宰相,他非但沒有一點感激之情,反倒指責起姑母來了,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魏元忠一文一武,還算直爽。 承嗣啊,你看這滿朝文武,有幾個是和姑母一條心的呢? 侄兒,看不出來。 呵呵,是啊,我也看不出來,他們像一堵牆一樣,擋在你的面前,讓你看不見,也聽不見,像悶在鼓裡似的,他們說紅就是紅,說紫就是紫,哼,誰知道他們個個心裡,都是怎麼想的,有的人表面上恭恭敬敬的,心裡都恨不得咬死你,沒準哪一天早晨醒來,天就變了。 姑母放心,侄兒正有一樣東西獻給姑母,定會使姑母眼明心亮啊。 哦,有這樣的東西? 是,是,呃,一個,呃,哈哈哈,此物叫做銅匭,平日可密鎖設定街頭,投書密奏者不分身份,天下人人均可,這東面的口叫做言恩,是為推薦賢才,任官晉升者而設,南面的口是伸冤,是為受冤屈者伸張正義而設,西面是招諫,是為揭發牟逆,勸諫朝政者而設,北面是通玄,為覓之天災地變者而設,書信一經投入,就無法取出了。 哈哈哈哈,各位相國以為如何? 太后那些密信,就只有太后一人御覽嗎? 是啊。 就怕滿朝文武們為此人心向背,個個自危。 心裡沒鬼,怕的什麼。 臣怕小人誣告,陷害忠良。 武承嗣接言,莫非丞相擔心太后不能明辨是非嗎? 本後設銅匭,就是求民意,暢達於朝廷,正義得張於天下,不然本後就是日日上朝,也不免閉目側聽,做官的人人自危,自然就會做人做事都檢點一點,沒什麼不好,哼,傳我的話,凡是密奏有功者,無論何人,都可封官受賞,言者無罪。 隔天,京城熱鬧街頭,張貼布告,將銅匭擺設於大街上。 很多百姓圍觀,有一人念道,設銅匭只在求民意暢達於朝廷,正義得張於天下。 哎。 哦。 太后懿旨,告密有功者,無論何人,都可封官受賞。 好。 哎,還有呢,言者無罪。 隨後,不少百姓和官員在銅匭投下書信。 甘露殿上,上官婉兒看著密信,不禁的笑起來,哈哈。 你笑什麼? 太后,你看,這封上寫著此人丟了一頭豬,懷疑是他鄰居偷去賣了,請太后明察。 這有什麼好笑的。 太后連這樣的事也要管嗎? 丟兩座城池對國君來說都是小事,可丟一頭豬,對百姓來說就是關乎生計的大事,豈能不管,你待我擬詔,命縣衙儘快查明。 是。 太后,今晚心情暢快,能睡一個好覺了。 每日批閱奏摺,都是一樣的詞力,彷彿出自一人之手,看得我頭都疼了,日日夜不成寐,哪有這些書信來得有趣。 突然媚娘看到一份密信,為之一震,御史餘家保為叛賊李敬業打造武器。 隔天太極殿上,傳御史餘家保。 臣叩見皇太后。 本後赦銅匭的事,你知道嗎? 是臣承旨為太后鑄造的。 造得好。 臣不敢有半點馬虎。 銅匭裡有一封密奏,告你為叛賊李敬業打造兵器,有這麼回事嗎? 臣不知何人所告。 波斯人索元禮,認識嗎? 陛下,那是一個市井無賴,誣陷臣下,王太后不要聽信讒言吶。 待下去嚴加訓問。 是。 陛下,我冤枉啊,陛,下我冤枉啊,陛下…… 你們都看見了吧,有了銅匭,本後就可以事事明察秋毫,如同多了幾隻眼睛,以後要設建議大夫專管此事,凡到神都投書者,都要提供膳食、住宿,誰也不得阻攔。 臣等遵旨。 京城大街上,圍觀百姓正在討論著,哎呦,這些人都來密告了,哈哈哈。 此時,一人騎著高頭大馬經過,嘿,躲開,躲開。 那老頭指了指騎馬的人,哎啊,你們瞧啊,這窮小子一份密信,就做了遊擊將軍。 是嗎? 其實啊,那信還是我給他帶信的。 哎呀,還有這樣的好事呢。 哎,老人家,你還記得你那封密信是怎麼寫的嗎? 是啊,怎麼寫的? 哦,無非呀,是某某人,造某某反。 哦,聽說呀,對太后還召見他了呢。 是啊。 太后這女人吶,只要一有權,就好聽小話,哈哈哈哈哈哈。 我沒說,我沒說,我倒不用你寫。 我沒說。 我會寫字,我自己去寫。 別別別別別。 快啊,快看,快看啊,哎喲天吶,這怎麼連獄中的死囚,也能告別啊。 是啊。 就是他。 哎呀,只要是做準了,就能起死回生,說不定還論官行賞呢。 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