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媚娘派魏元忠平揚州之亂(第1/1 頁)
上官婉兒接言,駱賓王七歲就會作詩,他寫過《帝經篇》、《再獄詠蟬》,很有名氣的。 武媚娘一聽,恍然大悟,我說呢,寫出這樣絕妙詩句的人,一定很有才學,百年難得一見的,可是,這樣的人才不得重用,讓他棄於鄉野,失意落魄,裴炎。 臣在。 這不是你這個做宰相的罪過嗎? 裴炎是欲言又止,低著頭,心裡想著,我招誰惹誰了,人家罵你啊,我還以為你要對他千刀萬剮的……還說要重用駱賓王,這,這不是扯蛋吧。 婉兒。 在。 待我擬詔,追封賢兒為雍王,令百官到顯福門舉哀,實行哭禮,喪典要隆重,讓天下的人都看的到,然後讓百姓都知道賢兒死的緣故,免得他們打著賢兒的名義招兵買馬。 婉兒,記下了。 裴相國。 臣在。 你派御史監軍李孝逸帶30萬軍馬,南下討伐叛軍。 是。 在太后的後宮裡。 臣丘神績叩見皇太后。 我問你,賢兒,他到底是死是活? 回太后,太子就死在臣的眼前。 賢兒,是怎麼死的?她說了些什麼。 呃,沒說什麼呃,只是唱了一支摘瓜歌,然後就懸樑自盡了。 你下去吧。 是。 媚娘是在玉案前惆悵,臉上露哀傷。 上官婉兒說,太后,不要太憂傷,快四更天了,天亮還要早朝。 賢兒,,我可憐了的賢兒,為什麼,人們總拿我的兒子來反對我呢,你不懂,可是,當年你的祖父,就是如此,我已經死了兩個兒子了,我絕不寬恕他們。 太極殿上早朝,媚娘居中坐在龍椅上。 啟奏太后,叛賊李敬業步步緊逼,已率叛軍到達淮陽,攻佔了都梁山要塞。 裴相國。 臣在。 討伐叛賊的軍隊,現在行至哪裡? 太后恕罪,臣尚未派出軍隊。 媚娘大怒,為什麼? 臣以為叛軍不是要取我大唐江山,他們只是口口聲聲高喊,匡扶李姓天下,所以在民間才一呼百應,只要太后將朝政奉還皇上,不用一兵一卒,叛軍就會失去大義,揚州之亂,不討自平。 上古堯帝時,天下太平,堯帝不放心,就到民間檢視,見一白髮老農,拍著吃飽的肚子悠然而歌,於是堯帝就放心了,老百姓只要衣食溫飽,就不管誰坐天下,這段故事,裴相國也聽說過吧?如今天下太平,百姓衣食溫飽,又有誰會跟著李敬業造反呢,又如何談得上一呼百應呢? 臣以為只要太后將皇位歸還皇上,老百姓可免受刀兵之苦。 你身為左相,這是抗旨不尊。 御座空空,聖旨從何來啊? 哼,怪不得有人說你暗通叛軍,看來果真如此。 臣並未私通叛軍。 我自會查清楚的,來人。 在。 快把他帶下去。 臣奉先帝遺詔輔佐皇上,何罪之有啊?堂堂宰相,太后可一語定罪,天理何在,公平何在,天理何在?公平何在呀? 魏元忠。 臣在。 你是不是也以為漢賊可以不討自平? 臣未聽說過,有不討自平的叛賊。 好,叛賊今日不討,還會出第二個李敬業,第三個李敬業,果真要天下大亂了,本後命你為監軍,帶三十萬兵馬討平叛賊。 臣遵旨。 太后,明察左相,裴炎一向忠心皇室,只是出言不遜,絕無謀逆之意,老臣願為裴相國擔保。 太后明鑑,裴相國只是一時糊塗,並非私通叛賊,臣也願保。 臣也願保。 臣也願保。 臣也願保。 臣也願保。 好了,裴炎有沒有謀逆,本後自會查清,退朝。 是。喜歡武則天后宮風流的那些事兒()武則天后宮風流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