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宣威爵!(第2/2 頁)
最重要的是可以根據食邑數量,以駐守封地的名義養私兵!
然後,實封的爵位一般都會以封地命名,例如某侯爵的封地是天門關附近的合縣,那他的爵位名稱就是合縣侯。
也有不以封地為名的,比如原劇的初國公,其封地是沙西部,爵位卻以自身姓氏命名。
虛封則是沒有封地,只有個彰顯地位的頭銜,能多領一份相應的俸祿。
這類爵位的數量比實封的要多,畢竟一國土地是有限的。此類爵位名稱大多由受封者的功績命名,比如他孟某人即將獲封的“宣威爵”,就是取自“宣揚國威”的功績。
他的功績不止這些,這麼取名,說明安帝比較看重這點。
然後安國爵位的等級從高到低分王、公、侯、伯、子、男六個檔次。
王爵,皇家宗室的專屬,非皇室子弟幾乎不可能獲封,高低有親王、郡王之分。
公爵,即國公,大多臣子的頂點。
唯有立下大功或特殊情況才可能冊封,爵位世襲罔替,意思是能一直完整傳給子孫,不被更替和廢除。現有的幾位國公都是開國時期傳下來的爵位,目前沒有新晉者。
國公這一檔無進一步的細分,真要比較高低,得看手裡的權勢和封地。
往下的侯、伯、子、男四檔爵位都有進一步的細分,每個層次都分一二三等。
此外,男爵、子爵不可世襲,即無法傳給子孫。
伯爵跟侯爵可世襲,但會降級,每承襲一次就降一級。比如某位一等侯把自己的爵位傳給他兒子,對方繼承後降一級變成二等侯,往後以此類推。
等降到一等子爵,就到頭了。
這麼一看,他這個一等子爵似乎不怎麼樣。
可真實情況是,大多官員窮其一生連個男爵都混不到。
而他參軍到現在,才半年左右。雖然清剿北磐部落有功,但那些並非北磐主力,頂多算是邊緣地帶的分支。
能直接封一等子爵,縱是虛封,恐怕也和他身上的皇室血脈有關。
想到這兒,孟不知不禁暗歎,投個好胎就是不一樣。有一層“王孫公子”的身份,起點天生就比大多人高上許多。
心中念頭百轉,他表面卻沒有任何異常,連忙表示領命。
接著又聊了幾句,王安便提出告辭。
孟不知則回到房間,把寫得差不多的信棄掉。
他三天內就得啟程回安都,此去是受封,肯定是輕裝而行。
按腳程算,他回去的速度應該比信件更快。
另外,他要回安都受封的訊息清寧長公主和任辛恐怕已經知曉。
如此情況下,這信不寫也罷。
想到這兒,孟不知開始思考接下來要做的事。
手上的事務要交接,軍中那些相熟的將士得道個別,還有行李要準備,至少得給清寧長公主和任辛帶點這邊的特產。
一番盤算完,他開始按順序付諸行動。
兩天後,孟不知帶著朱殷等幾個從安都一起來的親隨踏上了回都之路。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