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全面革新,皇命下達(第1/2 頁)
如今,他的目光已轉向地方官員,任何違法亂紀、貪汙腐敗者,都將面臨嚴懲。
起初,這些官員難以置信。
朱元璋?洪武帝?那可是百年前的事了,別開玩笑了,人怎麼可能死而復生?就算復活,秦始皇和漢高祖劉邦恐怕都要爭個高低,輪不到朱元璋。
然而,當一份份蓋有洪武帝朱元璋大印,附帶夷滅三族名單的聖旨擺在眼前,加上那些在京師有耳目的地方官員,對京城的變動了如指掌。
他們終於明白,那個傳說中的洪武皇帝真的回來了。
這一震驚的訊息,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大明的基業將永續萬世,朱氏王朝的江山永不更改。
之前的所謂天子,不過是虛假的象徵,唯有朱家才是真正的皇家血脈。
洪武帝的復活,豈非鐵證如山?
而朱逸提出的官吏招考改革,無疑為這些官員們開啟了新的視野。
“行測和申論是何物。”
眾多學子看到公告上的內容,各種疑問湧現。“行政能力測試?論述題?”“論述題我還算明白,就是申述並加以論證,但這行測又是什麼。”
人群中,學子們對即將實行的新型考試形式感到困惑,這兩個名詞究竟代表何種學問?
對此,大多數學子一無所知。
這時,一位學子眼尖地注意到公告底部的署名:“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
他愕然問道:“洪武帝朱元璋?他不是早已仙逝百年了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難道是在戲弄我們嗎。”
有些學子察覺到了異樣,決定前去官府追問個究竟。
然而,就在此刻,一位知縣走上前來,語氣莊重:“各位學子,我大明開創者太宗文皇帝顯靈於世,象徵著天命所在,旨在庇佑我大明繁榮昌盛,望你們切勿輕舉妄動。”
\"尊敬的知縣大人,太祖皇帝治下從未提及過考核那些行測申論的內容,這是何意?\"一位學子質疑道,聲音中帶有一絲不甘。”
正是,我們這些苦讀十載之人,從未接觸過此類考試科目,這是否有些突兀?\"另一人介面道,表情顯得有些困惑。
知縣面對眾人的疑問,面色微慍:\"朝廷有新政策,官吏選拔制度將進行革新。”
他強調道,\"這是國家大計,無論可行與否,改革勢在必行!\"他警告道,\"若再聚眾抗議,將以擾亂秩序論處,甚至可能剝奪你們的科舉資格,那可是讀書人之本啊!\"
在大明,讀書人享有崇高的地位,即使面對官員也不必下跪,但一旦失去功名,前景便黯淡許多。
因此,聽了知縣的話,學子們雖不滿,卻不敢輕舉妄動,只默默承受。
這時,名書郎出言詢問:\"請問知縣大人,改革既然已定,是否應提前告知我們新的考試內容呢?\"他的眼神流露出期待。
知縣答道:\"此次改革,陛下親自指示,各級官署會迅速發放有關行測申論的學習資料,供學子們自行研習,今後的考試將以此為主。”
聽到這樣的安排,學子們心中多少有了些安慰,畢竟政府願意提供免費的學習資源。
很快,果厚照位面計程車子們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寒門應試之路。
朱逸深知首次改革的重要性,因此在命題時刻意降低了難度,以免初試過於嚴峻,打擊士子們的信心。
大明選拔的是人才,而非折磨他們。
然而,朱元璋內心對此並不完全放心。
他出身貧寒,對知識充滿渴望,雖然尊重讀書人,但仍擔憂突如其來的改革會引起軒然大波。
儘管他行事決斷,但深知民心不可忽視。
當看到朱逸帶領大明走向仙途,實力日益增強,他毫不猶豫地支援了兒子的決定,儘管心中仍有疑慮。
回溯過往,朱逸內心深處確實有所顧慮,但他並未向朱元璋透露。
朱元璋自始至終對兒子抱有深信,儘管表面強硬,內心卻存有一絲憂慮。
朱逸敏銳地察覺到了父親的隱憂,此刻他以輕鬆的口吻道:“陛下,您是否在憂慮這次學術革新可能激起學子們的反彈。”
朱元璋原未打算提及此事,但朱逸的提問卻開啟了他的心扉。
他坦誠地說:“逸兒,你知道的,我們對你有信心。
大明今日的繁榮,你的貢獻不容忽視。”
“然而,士人階層的傳統綿延千年,自